分類 運動知識

走路跑步爬樓梯就喘到不行?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從測試心率開始!

Pexels Willpicturethis 1954524
想知道如何提升心肺功能?首先要了解心率區間和心肺能力評估方法。本文詳細介紹心肺功能定義、心率區間計算方式,包含最大心率(220-年齡)、靜止心率測量,以及心率儲備等重要概念。同時提供目標心率設定建議,從區間1到區間5的完整計算方法,幫助您規劃適合的運動強度。特別說明中強度運動(心率區間1-3)對一般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簡單的說話測試判斷運動強度,讓您輕鬆掌握健康運動訣竅。
閱讀全文走路跑步爬樓梯就喘到不行?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從測試心率開始!

人類本能?學習動物?淺談游泳姿勢的進化史

Pexels Jim De Ramos 395808 1263349
游泳運動從古代生存技能發展至現代競技運動,經歷了深遠的演變。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2500年的埃及浮雕,而現代競技游泳則始於19世紀的英國。四大泳姿各具特色:蛙式是最古老的泳姿,源於模仿動物;仰式在19世紀末首次出現於歐洲競賽;蝶式是由蛙式演變而來,直到1956年才成為獨立項目;捷式(自由式)源自澳大利亞,因其高效率成為最快的泳姿。隨著科技進步,各種泳姿技術不斷優化,從早期的粗糙動作發展為強調流線型和效率的現代泳姿,展現出游泳運動的持續創新。
閱讀全文人類本能?學習動物?淺談游泳姿勢的進化史

游泳練什麼?探索不同泳姿與肌群鍛鍊的奧秘

Pexels Ajaybhargavguduru 863988
游泳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透過四種基本泳姿可鍛鍊不同肌群。捷式(自由式)靠肩部肌群、胸大肌和闊背肌的協作完成划手動作,腿部則依靠髂腰肌帶動打水;蛙式主要仰賴下肢蛙腳的內收肌與臀大肌提供動力;仰式與捷式運用相似肌群,但更著重闊背肌的發力;蝶式則需要肩膀、胸部及核心肌群的高度配合。不同泳姿的交替練習不僅能達到全面性的肌肉發展,還可有效預防運動傷害。游泳運動在炎熱的台灣深受歡迎,不論是休閒或競技目的,了解各泳姿的肌群運用都能提升游泳效率,讓運動效果更加顯著。
閱讀全文游泳練什麼?探索不同泳姿與肌群鍛鍊的奧秘

想培養運動習慣?超慢跑是你的有氧入門好選擇!

2056078 M
超慢跑是由日本運動生理學家田中宏曉博士提出的低強度運動,適合銀髮族及運動初學者。其特點是速度比健走還慢,幾乎不會出現雙腳同時離地的情況,大幅降低對關節的衝擊。建議每週進行3-5次,每次20-30分鐘,並選擇在清晨或傍晚等涼爽時段進行。正確姿勢包括保持背部直立、手臂自然擺動、重心略微降低等要點。運動前應充分熱身、補充營養,並穿著合適的運動服飾。超慢跑不僅能促進心肺功能、加強肌耐力,還能改善心理健康,是中高齡族群邁向健康生活的理想運動選擇。開始運動前,建議先諮詢醫師意見,確保安全。
閱讀全文想培養運動習慣?超慢跑是你的有氧入門好選擇!

深蹲時變「恐龍手」手肘飛起來?小心胸椎與肩膀活動度不足!

背槓恐龍手封面
深蹲時出現「恐龍手」和手肘上飛的情況,往往源於肩關節與胸椎活動度不足。兩個自我檢測方法幫助你檢查自己的活動度,包含靠牆的肩外旋活動度測試,以及背牆舉手的胸椎活動度評估。此外像是站姿側棒式肩水平外展和肩屈曲等伸展訓練動作,可以幫助提升深蹲動作品質,避免運動傷害。
閱讀全文深蹲時變「恐龍手」手肘飛起來?小心胸椎與肩膀活動度不足!

乳癌手術後手難舉無力?做哪些運動可以恢復生活?

4039087 M
乳癌手術後的患者常面臨手臂疼痛、無力和活動度受限等問題,這不僅源於手術創傷,還可能與淋巴水腫、術後疲勞有關。乳癌術後患者的運動方案可以從基礎的閉鎖鏈運動,再到進階的開放鏈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強上肢功能。同時搭配下肢和全身性運動,不僅能改善淋巴循環,更能提升整體體能。透過專業指導下的系統性運動訓練,患者能有效恢復日常生活功能,提升生活品質。建議在專業教練或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運動安全性和效果。
閱讀全文乳癌手術後手難舉無力?做哪些運動可以恢復生活?

乳酸堆積就會痠痛?淺談乳酸與運動能量的關係

22138148 M
乳酸是運動過程中的重要代謝產物,它不僅能反映運動強度,更與運動表現息息相關。事實上,運動後的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與乳酸無關,而是源於肌纖維損傷。理解乳酸的科學原理,還有血乳酸測量的意義與方法,並破除「乳酸導致肌肉痠痛」的迷思。此外,理解乳酸堆積的機制及乳酸閾值的概念,也有助於運動員更精準地掌握訓練強度。透過適當監測血乳酸濃度,運動員能更有效地評估疲勞程度,進而強化訓練成效。
閱讀全文乳酸堆積就會痠痛?淺談乳酸與運動能量的關係

跑酷Parkour運動:全身性的探索與訓練

Pexels Aleksandr Neplokhov 486399 1554009
跑酷(Parkour)不只是一項極限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法國海軍軍官喬治・赫伯所發展的自然訓練法。現代跑酷由David Belle在1980年代於巴黎發展,將軍事訓練轉化為都市移動藝術。這項運動需要全身性的體能訓練,包括心血管耐力、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性。跑酷運動員必須掌握跳躍、攀爬、平衡等基本技巧,同時發展核心肌群、上下肢肌力。台灣自2008年開始發展跑酷運動,現已有多個專業團隊如FRMP摩猴、雲豹等,並於2013年成立中華民國跑酷協會。現今跑酷不僅是年輕人的運動,在英國甚至發展出銀髮族專屬課程,展現其運動的包容性與多元性。
閱讀全文跑酷Parkour運動:全身性的探索與訓練

認識運動及感覺神經罕病:夏柯-馬利-杜斯氏症(CMT)及其與運動治療的關係

4587857 M
夏柯-馬利-杜斯氏症(CMT)是一種遺傳性周邊神經病變,在台灣發生率約為1/3,300。常見症狀包括步態不穩、容易跌倒、小腿肌肉萎縮、高足弓和感覺異常等。這種疾病是由於周邊神經功能缺損,影響大腦發出的運動訊號無法正常傳導至肌肉,同時也會影響感覺神經的功能。雖然目前無法根治,但可透過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矯正器具等方式改善症狀。依據基因型態可分為脫髓鞘型、軸突缺失型等多種類型。及早診斷和適當的運動治療介入,對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全文認識運動及感覺神經罕病:夏柯-馬利-杜斯氏症(CMT)及其與運動治療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