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師談重訓與肌力,骨折開刀後需合適運動!

撰文/LULU

採訪諮詢/台安醫院骨科醫師 林佑璉

前言

重量訓練是一種男女皆可、老少咸宜的運動。透過重訓可以鍛鍊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不僅能預防「肌少症」,還能增強肌肉的負重能力及心肺功能,因此使得身體機能得更強健。

此外,重量訓練需要用到全身肌肉而消耗大量能量,有助於燃燒脂肪,隨著鍛鍊越多,脂肪的燃燒也會越多,達到健身效果。

長期間不動 肌肉漸萎縮

       根據研究指出,若長期臥床,或因受傷、生病、開刀等外在因素無法正常行動,約兩週後的肌力就會大幅下降;年輕人肌力和肌肉量會降低約3分之1,老年人則降低4分之1。因此,若長期「宅廢」在家,長久下來就容易導致「肌力萎縮」。

       台安醫院骨科醫師林佑璉表示,骨折開刀後患者,在初期因為骨折處的癒合需要在石膏或護具保護的狀況下,限制了部分關節及肌肉的活動。導致會有部分程度傷的關節僵硬及肌肉萎縮。然而,病患在骨折癒合穩定後,因為害怕手術後的復健運動,越怕痛越不感動的情況下,效果其實適得其反。因骨折手術雖為不得已的選擇,術後適當的復健運動及肌力訓練不但有助於手術部位關節活動度的恢復,也能讓原本萎縮的肌肉再次強健。林佑璉醫師指出,在下肢骨折的病人裡,下肢肌力恢復相對於上肢更為重要。手術後,在醫師指示下肢負重的範圍內,儘早開始下床活動,不僅能預防下肢靜脈栓塞,也能避免再次跌倒而發生骨折。

重視肌力訓練 受傷更須恢復

       一般而言,肌力訓練的確須循序漸進,從重量訓練基礎入門後逐漸增加運動力道,最好有專業的教練或復健師及物理治療師相伴指導。林佑璉醫師指出,開完刀約24小時內即可開始進行簡易和緩的床上運動,例如深呼吸、翻身及周邊肢體關節運動等促進血液循環及預防肌肉關節萎縮的運動。

       以往大家有個迷思,骨折受了傷就不能運動了嗎?林佑璉醫師解釋,答案是NO!即使是不需手術的骨折型態,在使用了適當的石膏及護具保護後,仍然需要在醫師的指示下訓練肌肉及關節活動。在骨折手術後的病人,僅靠靜止不動的休養來當作恢復的手段,此時反而無法讓骨頭癒合,甚至降低患側的血液循環,共容易腫脹難受。反而延長受傷部位恢復的時間,造成復原後的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的風險提高。

運動治療得當 恢復效果更好 

       林佑璉醫師表示,大多數的運動傷害(如肌肉及韌帶的拉傷,或輕微的扭傷)只要治療得當,幾乎都能完全恢復,不必走到開刀的終途。林佑璉醫師強調,受傷的初期,須適度的休息及保護,若太急著恢復高強度的運動,反而容易變成舊傷,易再次復發。透過階段式的運動訓練,在不產生疼痛或負擔的情況下,由專業人員指導,進行等長收縮運動、主動式關節活動、甚至適度的負重活動,能讓受傷的組織恢復的更快更好。

透過專業指導 增加肌力體能

       此外,林佑璉醫師指出,年紀大的高齡者容易有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症狀,除了本身關節的問題外,很大因素是來自肌力流失。因為肌肉力量不足,會造成關節過度承重,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年長者若長期不運動,一來容易造成骨質流失,二來所造成的肌肉萎縮反而更容易有肌肉及關節的痠痛。所以需要用漸進安全的方式讓長輩重新建立肌力、找回骨本。

       透過重訓就是很好找回肌耐力的運動科學,只要透過專業人員指導,建立正確的關節活動度和正確訓練動作,從不負重的動作慢慢進階到負重,就能逐漸增加肌力、活絡關節、強健心肺公能,並減少意外受傷的機會。

----------------------------------

林佑璉醫師

現職:台安醫院骨科醫師

延伸閱讀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加入官方LINE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