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運動搭配飲食控制 讓糖尿病患更健康

整理撰文/LULU

糖尿病是台灣很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糖尿病患患是屬於第二型糖尿病。而糖尿病患除了維持血糖的穩定,其實也需要規律的運動習慣。

透過四檢測評估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系統性的慢性疾病,同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長期糖尿病若不控制,除了影響身體各部位外,衍生的病變也不少,例如視網膜病變、腦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性功能障礙甚至截肢等對健康影響很大。不過,很多人卻輕忽糖尿病的嚴重性,以至於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壽命較正常人少。

臨床醫療主要是使用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兩種方式來進行糖尿病檢測,其診斷標準包括以下四項,一般正常非懷孕狀態下,只要有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 1、空腹血糖超過126 mg/dL,空腹定為為至少八小時。
  • 2、糖化血色素大於6.5%。
  • 3、具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mg/dL。
  • 4、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適當規律運動有效降低糖尿指數 

過去幾年不少大型研究指出,透過飲食、運動的生活習慣改變可顯著降低糖尿病的發生。適當的身體活動可維持健康體重、增加能量消耗、促進胰島素分泌以及降低心血管風險因子,對於降低糖尿病的追蹤指標糖化血色素亦有良好的功效。

糖尿病是慢性的系統性疾病,會逐步影響全身的器官或組織。因此,在運動過程需要特別考量自律神經病變、心肌梗塞、低血糖、視網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變等衍生併發症帶來的影響。身體活動對於任何人都是有益無害的,但對糖尿病患族群還是需要有些顧忌存在,只要多評估、多注意,多了解,就可以安心運動,同時享有運動帶來的成就感和維持病症穩定的好處。

搭配飲食控制漸進運動強度 

糖尿病患者的身體活動指引,其實和正常人差異不大。相關研究結果指出,不論是有氧運動、阻力運動、複合運動還是高強度間歇運動,對於降低糖化血色素都有顯著差異。因此,糖尿病患者可選擇自己喜歡或有興趣的運動,搭配飲食控制,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有效達到維持健康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既然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在進行各項運動前,仍應詳細評估、詢問專業醫師或教練,可做到的運動項目及強度。同時,運動時應特別注意有無胸悶、胸痛等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尤其高風險的糖尿病患者,運動強度必須從低而強,運動時間由短而長的循序進展,並視身體接受程度來逐步增強運動的強度與長度。

除了糖尿病之外,像是骨質疏鬆以及癌症也是許多中高齡或是特殊族群時常要面對到的問題,那麼相應的訓練可以怎麼安排呢?來聽聽史考特醫師怎麼說!

參考資料:Dr. m. (n.d.). 第二型糖尿病動起來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 身體活動指引. https://www.drmbesuperior.com/post/第二型糖尿病動起來-physical-activity-guideline-身體活動指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