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拉伯日(文岳編)
近年來身障人士比例逐年上升,在110年身障人士佔總人口的5.1%(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 ),礙於現今高壓社會,身障幼兒人口有上升的趨勢。「腦性麻痺」是個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因此有許多分別,腦性麻痺還有什麼症狀?腦性麻痺能運動嗎?
絕對要知道的知識!|腦性麻痺資訊
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簡稱C.P,是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多重性障礙,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在育兒生產前或大腦發育未成熟前,大腦缺氧或皮質層受傷,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也有可能影響到其他腦部區域,而合併視覺、聽覺、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發展上的多重障礙。
三大可能!|腦麻的病因
產前:嬰兒腦部發育不良或先天腦部畸形、醫院放射線過度照射及藥物中毒、母親有疾病、代謝、內分泌異常和子宮或胎盤功能異常及懷孕中碰撞導致受傷。
生產中:難產、早產、缺氧、產傷、多胞胎、臍帶繞頸。
生產後:嬰兒生產後若有身體疾病產生(受傷、發燒、感染、腦炎、腦膜炎)及代謝或內分泌異常、黃疸(出生後三天內出現的黃疸,大部份會自然痊癒,不會造成問題)。
多重障礙|腦麻伴隨的相關障礙
智能不足:
並非所有C.P兒都是智能不足,約有25%的腦性麻痺兒在學習方面是正常或優異的。
癲癇:
40%左右的C.P兒會有癲癇的現象,在醫師的指示下,可以用藥控制。
行為異常:
有些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傾向,無法安靜片刻,有些孩子可能具有破壞性。
知覺異常:
對刺激過度敏感,或對刺激無感。
心理障礙:
許多的腦性麻痺兒在懂事後,會因自己身體的缺陷,而感到自卑。
情緒困擾:
C.P兒因移動或溝通上有困難,在做事時很容易有挫折或生氣,也常因此就放棄不再嘗試。
視覺:
斜視最為常見。
聽覺:
聽覺障礙會使講話產生困難,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做診斷治療。
語言障礙:
語言障礙包含發音、嘴型、聲道…等,約有 70% – 75%的腦性麻痺兒還有語言障礙。
學習緩慢:
大約有二分之一以上的腦性麻痺兒童在學習方面是正常的,他們的智力是正常的或比正常孩子還高。
如何觀察?|腦性麻痺的早期徵兆
突然僵直:
將孩子抱起或穿衣時,他會全身伸直,不易抱起。
軟癱:
頭軟趴趴的,無法抬起頭。
餵食困難:
無法正常吸食和吞嚥,舌頭會將水或其他食物推出,嘴巴無法閉合。
不尋常行為:
對刺激很敏感或無感無反應、睡眠狀況差或整天睡很多。
發展遲緩:
肢體移動或其動作發展都比預期的慢或是經常只使用單一隻手,另一手都不用。
或許你需要知道這些!|腦麻常識
- 腦性麻痺的腦傷不會惡化,但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及復健,關節及各方面可能會硬化。
- 通常藥物本身對腦性麻痺幫助不大,但如有抽筋現象,則需要藥物控制。
- 腦性麻痺不會傳染,也不會遺傳。
- 腦性麻痺者如果經過適當的治療及復健,都有可能會走路。
運動能改善腦麻嗎?|腦麻的運動處方
腦麻的分類有需多種,有類稱粗大運動功能分類系統(GMFCS),根據自發運動能力描述腦癱患者的粗大運動功能。GMFCS 量表的特別重點在於評估坐姿、行走和輪式移動能力。級別之間的區別基於功能能力;需要助行器、拐杖、輪椅或手杖/手杖;在較小程度上,運動的實際質量。
以下是GMFCS五階段表格:
至於腦性麻痺之人士能否運動?絕對可以!雖然與沒失能的同齡人相比,患有腦性麻痺的人的身體健康程度比較差,但培養肌肉力量和有氧耐力的訓練對於患有腦性痲痺的人而言特別有價值,可以阻止成人腦性痲痺所經歷的功能退化和相關的身體依賴性。
腦性麻痺異質性很高,但動作共同的問題是姿勢穩定、平衡感、肌肉耐力與協調的能力不好,此外因為肌肉張力過高,長期下來容易使關節變形,以下推薦幾種運動。
● 被動式關節運動與拉筋運動:
預防關節攣縮,當肌肉張力太強或是單側肌肉力量較強,容易使關節維持在某一特定位置,導致肌肉長度變短,易造成關節變形、動作受限。因此建議每天都花時間進行被動的拉筋與關節活動(由他人輔助伸展)。
● 肌力訓練:
具有足夠的肌肉量提供動作時有動力,對於肌力不足的腦性麻痺者,可以使用最輕的彈力帶進行漸進式的訓練。
● 姿勢穩定與平衡訓練:
腦性麻痺患者動作時無法維持姿勢的穩定、被撞到時無法維持平衡、無法走在不平穩的地面。由於姿勢控制的機轉不同,因此在訓練時建議各種不同類型的動作訓練都要練習,並可以藉由遊戲達到訓練的目的。
目前馬術、水中運動以及地板滾球,這些運動都很適合腦性麻痺者。上述提到的地板滾球是一種看似溫和但實際上需要良好的肌肉控制技巧以及戰術策略的運動,已經在帕林匹克運動會進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