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471 M

Z2訓練是什麼?Zone 2 training 跟超慢跑有什麼不同嗎?

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生活中很多常見的運動都在鍛鍊心肺能力,像是跑步、游泳、腳踏車、登山等等,可能是為了健康,也可能是為了減脂等原因。不過,儘管沒有任何目的性,人類在生活中本來就需要良好的心肺能力,以支持身體的各種機能,尤其是當年齡漸長,維持一定水準的心肺能力就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跑步、快走這種成本相對非常低的運動往往是民眾的首選,不過該怎麼跑?或是跑步效益上有什麼訣竅嗎?Zone 2 訓練給你一個方向!

跑越快越能燃燒脂肪?從脂肪與肌肉的關係談起

ATP 是一種負責人體細胞能量過程的核苷酸,透過無氧和有氧代謝在運動過程中不斷合成,過程中需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運動強度(代謝和生理壓力)以及肌纖維的模式決定了被活化的能量系統和基質,同時這個過程與不同的訓練區間有關。

大多數的運動會透過有氧代謝產生 ATP。在較高的運動強度下(超過最大攝氧量的75%),ATP的生成會增加,以維持肌肉收縮的需求。簡單來說,強度較低的運動可以讓身體使用脂肪做為燃料,反之,強度越高,身體對於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就會增加。

再來是肌肉纖維的模式,人體的骨骼肌分為兩種:

  1. I 型肌纖維(慢肌纖維),用於慢速。
  2. II 型肌纖維(快肌纖維)用於快速。

當我們的運動越強,肌肉收縮越快,就需要召喚快肌纖維。以有氧運動來說,下圖就清楚顯示各強度所需要的肌肉:

截圖 2024 12 24 下午3.37.14

(資料圖片來源:https://www.trainingpeaks.com/blog/zone-2-training-for-endurance-athletes/)

從上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 2 區間刺激的是 I 型肌纖維,慢速的活動會大量利用脂肪,達到大大燃燒脂肪的效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燃脂的好方法,而對於專業的運動員而言,此時可以刺激粒線體的生長和功能,是耐力表現的關鍵。

Zone 2 訓練是什麼?從心率訓練區間談起

談完在 Z2 區間訓練的特色之後,實際上究竟要如何認定?以及心肺訓練分為五區的差異為何?我們可以簡單的透過以下資訊理解:

  • Zone 1(最大心率的50-60%):適合恢復日或熱身、非常輕鬆的運動強度、可以輕鬆對話
  • Zone 2(最大心率的60-70%):提升基礎代謝能力、增強線粒體功能、能夠完整對話
  • Zone 3(最大心率的70-80%):提升心肺功能、可以說短句
  • Zone 4(最大心率的80-90%):只能說幾個字、明顯感受到疲勞
  • Zone 5(最大心率的90-100%):極高強度間歇訓練、幾乎無法說話、只能維持短時間

根據以上資訊,Z2訓練就是中低強度的有氧耐力訓練,在開始運動之前,必須確認自己在 Z2 的心率為何:

  1. 粗略估算最大心率 = 220-年齡(例:以60歲的長輩來說,220-60=160,160*60%~70%=96~112 bpm/心臟跳動速度的計算單位為Bpm(Beat per minute),就是每分鐘的心跳數)。
  2. 最準確的方式是通過運動實驗室測試或特定的體能測試。

超慢跑就是 Zone 2 訓練嗎?有什麼差異?

如果以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而言,許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超慢跑就是一種Z2訓練,但是其實兩者還是些微差異,以下針對幾個面向提供大家參考:

1.              心率區間的嚴謹度:

l   Z2訓練:嚴格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75%之間

l   超慢跑:較不嚴格控制心率,主要著重在舒適、輕鬆的感覺

2.              訓練目的:

l   Z2訓練:有系統的增強有氧能力和脂肪代謝

l   超慢跑:建立跑步習慣和基礎耐力,較不會強調特定目的

3.              配速要求

l   Z2訓練:需要依據個人心率隨時調整配速

l   超慢跑:通常以「可以邊跑邊聊天」的配速,較為主觀

4.              訓練強度掌控

l   Z2訓練:需要配戴心率錶來監控,確保維持在正確區間

l   超慢跑:主要是主觀感受,只要感覺輕鬆就可以

5.              適用對象

l   Z2訓練:適合已有基礎、想要系統化提升的跑者、有氧需求訓練者

l   超慢跑:較適合無運動經驗、初學者,或想要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的人

無論是哪一種運動方式,能夠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就是好事!不過如果想要從超慢跑漸漸過渡到專業的有氧訓練(跑步、游泳、腳踏車等等),建議仍然需要先做好功課再進行,避免訓練效果不彰,還有最需要避免的受傷或是身體不舒服!此外,家中長輩或是過去從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如果已經藉由超慢跑漸漸養成運動好習慣,也可以試試看加入重訓(無氧、阻力訓練)進到日常的運動,減脂的同時努力增肌,整體效果會是加倍的好!

【腳底痛怎麼辦?三招小訓練幫助你快走、跑步沒問題!】

無論是進行 Z2 訓練,還是超慢跑,又或是其他心肺耐力訓練,都需要大量的使用到腳的各種步伐,一不留意或是缺乏正確的運動姿勢,就有可能引發常見的足底筋膜炎、足弓痛、腳底痛等等,除了增強肌力或是改善姿勢之外,以下三個小訓練也可以幫助你遠離惱人的疼痛喔!

  1. 腿後側伸展:將腳跟墊起來,讓小腿肌群、腿後側伸展。
  2. 腳趾伸展:把腳趾往上扣後再把它往上拉,伸展腳底的肌群(若在拉伸的過程中會不舒服,可以先冰敷或是尋求醫師的處方籤來抑制疼痛)。
  3. 舉踵:在生活當中,通常是在走路推蹬或是觸地時較易受傷,因為在走路時主要是腿後側與足底的肌肉共同收縮與協調,我們可以透過舉踵的動作來模擬走路時的推蹬與觸地。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聯絡我們

課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