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l·e 2024 10 25 12.42.31 A Single Person Displaying A Variety Of Emotions Including Joy, Anger, Sorrow, Happiness, And Anxiety. The Image Should Portray The Person In Multiple

情緒又來了?理解情緒幫助你增進健康與運動表現

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我腦內有O個樂樂、O個怒怒⋯⋯」隨著風靡全球的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又推出續作,大家討論到情緒的時候都會直接描述自己腦內的「情緒角色分佈」!描述情緒的方式變得直覺又有趣。續作在原有的五種情緒之上又增加了新角色,表示人類在成長過程中會隨著遭遇更多事件與刺激,進而產生豐富的情緒來面對新生活。這些情緒不但會形成我們每天的感受,甚至還會左右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包含自我認知、健康狀況、運動表現等等。究竟情緒到底有多少種類?情緒與健康、運動表現之間又存在什麼關聯?先從情緒的相關資訊看起吧!

Image
圖 / 腦筋急轉彎 2 官方劇照

一、情緒的種類:27種?或是更多的變化

根據情緒的分類研究顯示,過往有所謂「六大基本情緒」的說法,包含生氣、噁心、害怕、悲傷、驚訝、開心,但是隨著更多新結果的發表,人類的情緒已經無法用單一詞彙來說明,很多時候必須透過表情、聲音來辨識。這項研究來自腦筋急轉彎團隊諮詢的專家之一——心理學教授Keltner,他和團隊持續進行情緒的研究,透過搜集、建立以人類聲音為主的情緒資料庫,他們在2019年發表「情緒地圖」,最後區分出27種情緒。從地圖中可以發現,情緒之間並不是單獨各自存在,它們彼此存在相互連結的連續變化,就像是電影中的角色一樣,人類最後表現的情緒其實會受到各種情緒之間的影響。

此外,從基本的情緒分類延伸也可以用「正向」、「負向」的概念來理解。正向情緒包含高興、喜悅、快樂、愛、興奮、滿足、希望等;負向則是憤怒、恐懼、自卑、煩惱、失望、挫折感、敵意、焦慮等。

二、情緒與生活:好或壞?各種情緒各司其職

當我們將情緒分成正向跟負向兩種類別時,似乎會下意識的認為「負向」就是「不好」或是「壞」的情緒,必須盡可能降低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過其實情緒沒有好、壞的分別,正向與負向情緒都可以在不同的狀況給予我們適合的幫助。以下要從日常生活的健康以及運動表現的層面向大家簡要說明正負向情緒對我們的影響。

(1)健康狀況: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會認為維持正向的心情能帶來幫助,例如上述提到的種種正向情緒,它們在很多時候都能夠給予我們生活進步的動力。包括睡眠充足、免疫系統穩定,以及降低心血管風險等等,此外,在心理方面則是可以減少抑鬱的機率,提升整體的幸福感。

那麼,負向情緒究竟帶給我們什麼?

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負向情緒代表的其實是幫助人類生存與適應環境的重要情緒。例如:「恐懼」或「憤怒」的情緒可以在遭遇危險時提供警示,讓我們產生「戰」或「逃」的反應來提高存活率,而在現代社會中,「悲傷」的情緒可以幫助處理失落感,促進心理狀況的調整與平衡;「焦慮」則是可以帶來警惕,並且激發預防性的行為,避免潛在風險。

(2)運動表現:

許多專家都會建議大眾擁有適當的運動以平衡各種情緒對身心的影響,但是其實運動時的表現也會受到情緒左右,尤其是對於擁有規律運動、訓練習慣的人,或甚至是專業運動員來說,情緒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環。

A.正向情緒

以大多數情況來說,我們會鼓勵保持正向情緒,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運動,正向情緒幾乎都可以促成以下結果:

  • 提高訓練和比賽的積極性
  • 增強對自身能力的信心
  • 增進、改善專注力
  • 提高耐力、凝聚力
  • 加快身體的恢復能力

那麼,來到同樣的問題,負向情緒對運動表現的影響為何?

B.正、負向情緒

根據張文馨、許詩淇(2023)的研究結果顯示,正、負向情緒都可能增進或降低運動表現,運動員如果能敏銳察覺並調控情緒,就可以更好的運用情緒的力量來提升表現。在研究中,作者陳述了個人與團體兩種模式在產生情緒時會呈現何種樣態,本文將說明有關個人表現中部分實驗的結果。

文獻切入的角度包含:

  • 正、負向觀點的演進:前述提到的負向情緒未必是必須排除的要素。
  • 非線性關係——倒U理論(Inverted U-shaped Theory):運動心理學中解釋情緒與運動表現關係的重要理論之一,主要應用在「焦慮」方面。理論說明適當的焦慮可以提高運動表現,過高或是過低都不會有顯著影響。
  • 情緒的動態運作機制:分為六個階段。總體而言,該理論指出情緒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運動員會受到當下處境產生相應的想法,進一步透過想法觸發情緒,接著藉由該情緒做出行動,這樣的歷程彼此會相互影響,同時也會循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其中,動態運作機制給予後人許多啟發,也形成許多實證研究,以下向大家介紹Woodman (2009) 等人透過三個實驗的結果。該實驗探討不同情緒(憤怒、快樂、希望感和中性情緒)對身體和認知表現的影響。

  • 實驗一:憤怒能增進身體的力量表現。相反的,正向情緒的快樂無法增進力量表現。
  • 實驗二:憤怒能增進心智努力程度,但無法提升認知表現,希望感則能增進心智努力程度並提升認知表現。
  • 實驗三:憤怒能增進最大肌力表現,外向性會強化憤怒與肌力表現的關係。

三、擁抱情緒:覺察與調適

無論是從維持健康還是增進運動表現的觀點,我們都可以發現各種情緒的重要性。從情緒地圖的研究,再到動態運作機制的理論,情緒是我們對於周遭環境做出的反應,因此,不管是面對哪一種需求(健康、運動),覺察與辨認自己的情緒都是首要之務,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進行後續的理解與行動。

下一次當你再次發覺自己又遇到「情緒一來」的狀況時,除了像動畫電影那樣解析自己有幾隻情緒角色之外,試圖更細膩的辨析、描述自己的情緒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尤其是運動的時候,任何情緒都是可以與之共處,甚至相互利用,在運動表現上如果有任何需要進一步的幫助,除了諮詢專業教練之外,運動心理學可能也會是你的好幫手喔!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聯絡我們

課程體驗

點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