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訓練 Archives - 練健康
Phone

+02-25074196

Email

lkk@l-kk.tw

營業時段

一至五: 13:00 - 22:00 六日: 10:00 - 18:00

Showing: 1 - 10 of 27 RESULTS
【訓練】中高齡怎麼訓練? 【醫療】運動醫學專欄

怎麼運動?如何設計?運動處方的安全性與劑量配置

擁有準確的「運動處方」才能設計出專屬的運動方式。本文要跟大家談談運動處方與訓練的關係,首先是一般的基本準則(包含安全、廣泛的治療窗口、全面性、具體且有效的對抗病態老化表現型、簡易),再來是進階的訓練變項,最後則是簡要跟大家談談運動、練習、訓練的差異。

【醫療】運動醫學專欄 訓練紀錄-銀髮族訓練

基因型?表現型?及早運動幫助解決病態老化

生物的基因型(genotype)與表現型(phenotype),是依據DNA中的遺傳指令決定,但是表現型卻可能因為後天的種種外在因素而發展出不同的模樣!像是基因一模一樣的同卵雙胞胎,出生後隨著各自不同的人生發展,例如運動習慣與生活狀態,都可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表現型。

訓練紀錄-銀髮族訓練

一起幫86歲王阿公加油吧!—中風後訓練進步史

這是86歲的王阿公,因爲曾經中風,走路容易不穩需要攙扶

因此宇劭教練常藉由跨欄、踏步等等訓練,增加他日常生活的行走能力。

在阿公越來越進步後,接著便帶阿公練習六角槓硬舉,增加阿公的肌力和信心!

希望藉由阿公的影片,鼓勵所有正在努力訓練的你,會猶豫不決的你,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會是你成長的足跡!💪🏻
也讓我們一起給阿公一點鼓勵吧!🥰🥰

🧑🏻‍⚕️備註:特殊族群訓練前需請醫療專業人員評估後方可訓練哦!

訓練紀錄-特殊族群 訓練紀錄-銀髮族訓練

與失智共存—84歲許阿嬤的訓練故事💪🏻

今天與你們分享的這位許阿嬤,許阿嬤84歲,患有輕度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阿嬤話不多,也需要一些提示語協助,不過只要照著小賀教練 的動作和指示做,就能將動作做得很好。

教學中也會以簡單易達成的動作,讓阿嬤達到訓練效果外,也對訓練更有自信❤️

我們堅信健康是練出來的,如同小賀教練所說,就算阿嬤忘記了訓練的動作也沒關係,希望健康會是給阿嬤最好的禮物。

✨將影片分享給所有的朋友們吧!
✨下面留言,一起為阿嬤鼓勵吧!💪🏻

【醫療】運動醫學專欄

肌肉緊繃是怎麼來的? (一)

家裡長輩原本同一個距離只需要短時間就能走到,現在卻需要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統計顯示,跌倒僅次於交通意外,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因此對於長輩的行走安全,不能忽視。

根據研究顯示,走路的速度,就如同一位長者身上慢性病和住院的次數,是預測未來存活率的有力指標。

本文章將會帶您了解有哪些常見的步態異常,和正確的行走步態週期!
以及其他如阻力訓練等,可以加強步態和平衡,以避免跌倒。

維持健康的身體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醫療】運動醫學專欄

什麼是解決病態老化的最佳解?

家裡長輩原本同一個距離只需要短時間就能走到,現在卻需要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統計顯示,跌倒僅次於交通意外,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因此對於長輩的行走安全,不能忽視。

根據研究顯示,走路的速度,就如同一位長者身上慢性病和住院的次數,是預測未來存活率的有力指標。

本文章將會帶您了解有哪些常見的步態異常,和正確的行走步態週期!
以及其他如阻力訓練等,可以加強步態和平衡,以避免跌倒。

維持健康的身體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訓練紀錄-銀髮族訓練

【👴🏻85歲陳大哥,靠訓練改善腰痠及下蹲困難🔥】

這位是85歲的陳大哥,(是不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

剛開始表示,自己常腰痠,且蹲不太下去;
訓練初期,庠甫教練發現陳大哥的骨盆不太會移動,因此便帶一些躺姿、路姿,循序漸進到橋式和其他臀部訓練,提升臀、腿和核心力量,進而改善了腰痠狀況;

肌力和腰痠改善後,接著從有扶手的握把深蹲 讓大哥能扶著桿子深蹲,到現在能夠槓鈴
深蹲15公斤,#安全 和 #循序漸進,一直是讓陳大哥進步過程中我們一直留意的部分。

希望陳大哥在未來在庠甫教練的帶領下,能持續進步,穩健踏出自己的健康人生✨

訓練紀錄-銀髮族訓練

脊椎側彎、駝背如何訓練?78歲許阿嬤完整評估與訓練菜單✨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許阿嬤的訓練內容😊
許阿嬤今年78歲,為了改善走路沒辦法走很久和不穩定的狀況,兒子帶阿嬤來訓練✊🏼

以重量訓練協助阿嬤提升上樓梯的能力和安全性,維持脊椎直立進而改善脊椎側彎、也提升阿嬤走路的平衡能力!

訓練紀錄-銀髮族訓練

79歲鄭阿嬤髖、膝關節置換,走路也更有力!

今天將與你分享79歲鄭阿嬤,鄭阿嬤覺得自己的肌力退化、上下樓梯沒安全感,加上置換過膝關節和髖關節,想提升自己的肌力,同時想鼓勵先生與她一同運動💪🏻

透過訓練增加阿嬤平衡能力,讓走路更穩更安全!

而現在的阿嬤,也已經可以穩穩地做30多公斤的六角槓硬舉了✨
希望阿嬤不僅能鼓勵她的先生,也能鼓勵到看到這部影片的你,讓我們一起為健康努力邁進吧!✊🏻

【醫療】運動醫學專欄 動作教學專區

走路很累又怕跌倒? 走路速度決定了存活率!

家裡長輩原本同一個距離只需要短時間就能走到,現在卻需要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統計顯示,跌倒僅次於交通意外,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因此對於長輩的行走安全,不能忽視。

根據研究顯示,走路的速度,就如同一位長者身上慢性病和住院的次數,是預測未來存活率的有力指標。

本文章將會帶您了解有哪些常見的步態異常,和正確的行走步態週期!
以及其他如阻力訓練等,可以加強步態和平衡,以避免跌倒。

維持健康的身體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導權!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