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大衛編
隨著年紀增長,長輩們可能因老化或疾病而逐漸出現吞嚥困難,這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會對營養吸收和心情造成負面影響。根據國民健康署112年的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中,有21.8%每週至少有3次進食時出現嗆到現象,其中12.8%經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10位高齡者中,約有1人有輕度以上的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會痛嗎?症狀如何分辨?
在了解吞嚥困難的成因和應對方法之前,首先釐清「困難」與「疼痛」的差異很重要。兩者都與吞嚥有關,但成因和治療過程截然不同。
「吞嚥困難」通常伴有東西卡住的異物感,有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而「吞嚥疼痛」則是在吞嚥時引起疼痛,通常由喉嚨或扁桃腺發炎、潰瘍等問題引起。吞嚥疼痛的病人因疼痛不想進食,但不會有食物卡住的情況。一般而言,吞嚥疼痛隨著受傷或發炎部位的好轉而改善,影響時間較短;而吞嚥困難可能持續時間較長,反映出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輸送過程遇到更為複雜的阻礙。以下進一步介紹吞嚥困難的成因。
吞嚥困難成因 肌少症是原因之一
隨著年齡增長,因身體衰老、器官退化或疾病(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等),長輩可能出現吞嚥困難的問題。其中,肌少症是最常見的老年症候群之一。骨骼肌肉質量減少、功能降低,影響了臉部、咀嚼肌及舌肌等吞嚥相關肌群的功能。
常見引起吞嚥困難的原因則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兩種:
(1)結構性因素:
- 惡性腫瘤:食道癌、下咽癌。
- 良性腫瘤:食道平滑肌瘤。
- 強酸強鹼腐蝕,傷口結疤狹窄。
- 甲狀腺腫瘤、橫膈腔腫瘤壓迫食道。
(2)神經肌肉功能異常因素:
- 腦中風。
- 帕金森氏症。
- 食道弛緩不能(食道失弛症)。
- 口水分泌減少:如自體免疫病或鼻咽癌接受電療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經由各種檢查都沒有問題,心理因素可能也會引起吞嚥困難。
吞嚥好困難!飲食該如何注意?
根據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指南,吞嚥困難有5大飲食原則:
- 細嚼慢嚥。
- 飲食定時定量。
- 減少食用醃製物品。
- 避免化學物質刺激。
- 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此外,具體飲食建議包括:
- 改變食物性質:剛出現吞嚥困難時,多喝湯水以助食物順利下嚥,或改為半流質、液態食物。
- 均衡飲食:注意全穀雜糧、豆魚蛋肉類、乳品、蔬菜、水果及油脂的均衡攝取。
- 少量多餐:若食量不達每日建議量的一半,或體重減輕,可考慮高濃度腸道營養品。
- 使用增稠劑:若喝水易嗆咳,可使用增稠劑搭配食物,以調整至適合的攝食濃稠度。
- 保持清醒進食:建議患者保持坐姿進食,進食後清潔口腔,檢查有無食物殘留。
肌肉運動、放鬆不可少 幫助恢復及預防
面對吞嚥困難,除了理解成因以及注意飲食調整之外,有助於恢復的復健訓練,還有日常可以定期保養、預防的放鬆與訓練也不可少,首先來看發生吞嚥困難時可以如何加快恢復吧!
- 臉部及口部運動:促進唾液分泌及安全吞嚥。伸出舌頭儘量向上、下、左、右活動,並且搭配雙頰鼓起、打哈欠、吹口哨之動作。每個動作連續做五次,每天四回。
- 喉部運動:促進安全吞嚥。主要偏向發聲練習,發出ㄆㄚ、ㄊㄚ、ㄎㄚ、ㄌㄚ或a、i、u、e、o等聲音,或是吹哨子。每個動作連續做五次,每天四回。
此外,頭、頸部放鬆也可以幫助恢復和預防該部位肌肉緊繃,那麼該如何放鬆才能安全又有效,有請練健康教練宇劭物理治療師來示範!
吞嚥困難影響飲食和生活品質,是許多長輩和相關疾病患者需關注的問題。定期監控健康狀況、維持肌肉功能、注意日常飲食,皆有助於避免吞嚥困難的發生。保持健康生活,增強肌肉力量,是維護生活品質的重要步驟。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53歲帕金森氏症Matt靠訓練,改善身心靈健康】#練健康 #訓練是每個人的權利 #健康是練出來的 #中高齡訓練 #特殊族群訓練 #帕金森氏症 #肌力訓練 #肌力 #重量訓練 #深蹲 #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