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從意象訓練到社交互動:談運動心理學在陪伴長輩運動的應用

整理、撰文/周詩婷、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夠帶給人的好處有很多,也常常會出於想要為家人好,想要家人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希望家人能夠多運動。尤其當身邊長輩的年紀越來越大之後,隨著肌力以及其他身心功能的退化,其實運動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重要;可是有時候跟長輩們講話會因為隔閡而覺得很難溝通,這種時候該怎麼辦呢?

練健康Podcast「初一十五練健康」本集邀請到專長就是專攻運動心理學的符力中心理師來跟大家分享有關運動心理學角度的心得!從運動心理的定義出發,談到行為治療、意象訓練,以及心理的社交互動,分享帶長輩運動可以嘗試的方法與心理準備!

運動心理跟心理諮商的差別為何?

一般來說,大眾比較常接觸到的大多是傳統心理諮商,此類型諮商的主要目標是將個體的心理狀態從負分拉回至「正常」水平,例如幫助焦慮或憂鬱患者恢復到日常功能。然而,運動心理學則專注於如何從「正常」提升至「卓越」,即所謂的巔峰表現(Peak Performance)。

運動心理的範疇包括提升專注力、心理韌性、壓力管理,以及比賽當下的心理調適。許多職業運動團隊(如 NBA)都會聘請運動心理教練,專門處理選手的心理壓力與專注訓練。這些專業人士不僅協助選手調適賽前焦慮,還幫助他們在高壓環境下做出最佳決策。

運動心理如何介入?有關行為治療的新型態

當我們想要某個人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會應用的治療理論是行為治療相關的知識,而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是一種新型的認知行為治療,相較於傳統心理治療,ACT 更加關注個體對情緒與認知的接納,而非試圖改變或壓抑他們。這種方法在運動心理學中被廣泛應用,以幫助運動員應對壓力、提升專注力,並在比賽中維持最佳表現。

此外,在運動心理學的領域,生理回饋(biofeedback)與神經回饋(neurofeedback)是兩種專業介入技術,能夠幫助運動員掌握身心狀態。例如,透過腦波監測、心率變異性訓練等方式,運動員可以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生理反應,從而提高專注力與情緒調控能力。

運動心理應用在民眾的運動生活?意象訓練可提升運動意願

綜觀運動心理學當中的許多方法,運動意象訓練(mental imagery training)是運動心理學中的核心技術之一。

透過高度逼真的心理模擬,選手能夠在腦海中反覆演練比賽場景,這有助於提升反應速度、動作協調與臨場感。在進行意象訓練時,開啟所有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能讓模擬的場景更加真實。例如,運動員可以想像自己站在比賽場上,聆聽觀眾的聲音,感受地面的觸感,甚至模擬肌肉發力的細節。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方式同樣適用於一般大眾,例如年長者可以透過意象訓練降低對運動的恐懼,提升運動動機。

由運動促進心理健康與社交互動

運動不僅能夠提升身體素質,還能強化心理健康。參與運動能帶來成就感與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這對於曾遭遇挫折或自信心低落的人特別重要。當個體在低潮時,很容易產生「我不行」的想法,但透過小步驟的運動挑戰,逐步累積成功經驗,可以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社群活動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深遠。例如,長者透過參與社交性運動(如團體舞蹈)能夠減少孤獨感,並獲得社交支持。人際壓力也可能成為持續運動的動力,例如:「今天某某人沒來,我們等一下要不要一起去找他?」這種社交互動能夠提升運動的持續性與樂趣。

如何順利幫助長者建立運動習慣?從運動心理的溝通出發

隨著年齡增長,除了生理機能退化,大腦也逐漸衰退。因此,長者在決策時往往更加依賴情緒與社交因素。這意味著,讓運動變得有趣、具社交性,會更容易讓長者願意參與。

透過「三明治溝通法」(Sandwich Communication)來鼓勵長者運動,即先肯定他們的努力,再給予建議,最後再強調他們的成就感。

對於不習慣運動的長者,固定的運動時間與方向感能夠提供穩定感。例如,將運動視為「每天固定經過的地方」,而非「一定要達成某個運動目標」。此外,運動的副產物(如增加社交機會、促進腦部健康)也應被強調,讓長者在不知不覺中建立運動習慣。

讓運動心理學幫助我們成為更健康的自己

無論是專業運動員、一般人還是長者,運動心理學都能提供實用的策略,幫助我們提升表現、增強心理韌性,並享受運動的樂趣。透過意象訓練、社交支持、心理技能訓練等方式,每個人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達成「更好還要更好」的目標。

【完整Podcast】EP004|要怎麼不傷感情的說服長輩去運動?

Feat. 符力中臨床心理師、隔壁太太、文編

本集亮點如下,完整內容趕快點下方連結收聽吧~~!

  • 運動心理學如何突破心理障礙?
  • 如何幫助長輩克服運動恐懼?
  • 打造屬於長輩的運動社交圈,讓運動更有趣?
  • 運動助長輩保持時間感,降低失智風險?
  • 運動員如何調適心態,克服人際挑戰?
  • 運動促進長輩認知功能,創造身心健康的正向循環?

【這裡也能聽】APPLE PODCAST收聽: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

資料來源

符力中 臨床心理師

專長領域:正念、生理/神經回饋、壓力因應、運動心理、接受與承諾治療、失眠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成人心理治療、注意力訓練、親職教養

延伸閱讀


聯絡我們

課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