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練健康總教練暨物理治療師 鄭宇劭、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經常伴隨相應的身體病痛,其中一項相當重要的議題就是「肌少症」!「肌力下降」、「鍛鍊肌力」、「樂齡肌力」這些觀念與關鍵詞在這幾年進入中高齡、長輩們的生活當中,許多長者及其親友們都相當關心此議題!
肌少症不僅會影響年長者的行動能力,更會增加跌倒、骨折等風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許多人開始願意嘗試以及鼓勵長輩開始透過運動訓練改善、增強健康,但是就如同很多初學者剛接觸阻力訓練時的疑問,什麼樣的阻力訓練有幫助?阻力訓練會不會反而讓人受傷?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Cannataro 等人於2022年的文獻探討了肌少症的成因、影響,以及如何透過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預防和改善肌少症,也包含一些關於阻力訓練的釋疑,讓我們從肌少症的簡要介紹開始吧!
肌少症(Sarcopenia)是什麼?為什麼容易發生在年長者身上?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種與年齡增長相關的骨骼肌質量和功能下降的疾病。它會導致虛弱、跌倒風險增加、行動不便,甚至死亡。肌少症的主要特徵是肌肉質量減少,以及肌肉力量和身體機能的下降。年長者容易罹患肌少症,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 活動量減少: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活動量往往會減少,導致肌肉逐漸萎縮。
- 荷爾蒙變化:荷爾蒙的變化,如生長激素和睪固酮的減少,會影響肌肉蛋白質的合成。
- 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導致肌肉分解。
-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如慢性疾病、藥物副作用和遺傳因素,也可能導致肌少症。
如同下圖所呈現,紅色虛線為失能曲線,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自然下降,如果又同時有患病、身體病痛,那麼就會增加落入失能區間的風險,而投入運動訓練是目前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可以嘗試努力的解方!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的重要性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是預防和改善肌少症(Sarcopenia)的關鍵。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和肌力自然下降,導致身體機能衰退,增加跌倒、骨折和失能的風險。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能有效對抗這些負面影響,幫助年長者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生活品質。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的核心概念是透過對抗阻力來刺激肌肉收縮,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進而增加肌肉量和肌力。
年長者進行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不僅可以改善肌肉功能,還能增強骨骼強度、提升新陳代謝、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
為什麼稱作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這個名稱更全面地涵蓋了各種形式的訓練方式,相較之下「肌力訓練」的範疇較狹隘。阻力訓練的重點在於「對抗阻力」,不論採用哪種方式,只要讓身體在超負荷下適應並提升,都屬於阻力訓練的範疇。常見的阻力訓練形式包括:
- 傳統重量訓練:使用啞鈴、槓鈴等器材增加負荷。
- 懸吊訓練:例如 TRX,透過懸掛帶提供阻力。
- 彈力帶訓練:利用彈力帶製造張力。
- 自身體重訓練:如伏地挺身、深蹲等運動。
這些不同形式的訓練都具備挑戰肌力的功能,幫助我們提升適應能力並強化身體素質。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的原則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則,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並避免運動傷害。
- 漸進式超負荷(Progressive Overload):為了讓肌肉增長,必須給予肌肉比平常更大的負荷,促使肌肉纖維產生微小損傷,進而在修復過程中變得更強壯。超負荷可以透過增加重量、次數、組數或縮短休息時間來達成。
- 特殊性(Specificity):訓練需要針對特定的肌肉群和目標。例如,想要增強上肢力量可以選擇啞鈴臥推、引體向上等動作;想要增強下肢力量可以選擇深蹲、弓箭步等動作。
- 個別化(Individualization):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肌力水平和目標都不同,因此訓練計畫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例如,初學者可以從較輕的重量和較少的次數開始,隨著肌力提升再逐漸增加訓練強度。
- 週期化(Periodization):長期進行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時,需要調整訓練負荷,以避免身體適應而導致效果停滯。週期化訓練是指將訓練計畫分成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訓練目標和強度,例如增強肌力階段、肌肥大階段、減脂階段等。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會有負面影響嗎?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雖然好處多多,但仍有一些常見的誤區需要注意。這些誤區可能阻礙年長者參與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或影響訓練效果。
- 害怕受傷:年長者常擔心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會造成運動傷害,例如肌肉拉傷或關節疼痛。事實上,只要循序漸進,選擇適合的重量和動作,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是安全的。
- 將痠痛誤認為傷害:年長者常將訓練後的肌肉痠痛誤認為是受傷,而停止訓練。其實,輕微的肌肉痠痛是訓練後的正常反應,通常在幾天內就會消失。
- 認為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會讓肌肉變得太大:有些人擔心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會讓肌肉變得太大,影響美觀。其實,要練出明顯的肌肉肥大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於年長者。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的主要目的是增強肌力和改善健康,而不是練出大塊肌肉。
- 認為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一定會造成肌肉痠痛:有些人認為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一定要做到肌肉痠痛才有效。事實上,肌肉痠痛只是訓練後的其中一種反應,並非訓練效果的唯一指標。
長輩如何安全的開始進行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
開始進行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時,個別化的訓練計畫和適當的監督是關鍵。
由於每位年長者的身體狀況、體能水平、病史和目標都不同,因此訓練計畫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並確保安全。
以下為建議步驟:
- 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在開始任何新的運動計畫之前,務必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確認您目前的健康狀況適合進行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並評估是否有任何潛在的風險或限制。
- 尋求專業教練: 專業教練可以評估您的身體狀況、了解您的目標,並根據您的個人需求制定訓練計畫。例如,若您有關節炎,教練會選擇對關節負擔較小的動作;若您有平衡問題,教練會加強訓練您的核心肌群和平衡感。
- 循序漸進: 初學者應從輕重量開始,讓身體逐漸適應訓練。隨著肌力提升,再逐步增加重量和次數,以及訓練頻率和時間。例如,可以先從每週兩次、每次 30 分鐘的訓練開始,再逐漸增加到每週三次、每次 45 分鐘。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