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xels Yankrukov 5793920

兼具研究及實務操作的系統:簡介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NF)及其動作模式

文/鄭宇劭(練健康總教練暨物理治療師)

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平常總是努力專心健身、運動的你,一定會需要花相當的時間放鬆身體,讓歷經鍛鍊的身體獲得有效的休息與恢復,才能收到訓練的完整效果。除了利用各種器具放鬆之外,我們的身體其實有一種原生的本能反應,想像一下,當你伸懶腰時身體自然伸展和放鬆的感覺,這種身體的本能反應,正是現代復健治療中一項重要技術——PNF的靈感來源。

無論是運動傷害後的復健、日常生活的肌肉痠痛,還是中風後的康復,PNF都扮演關鍵角色。這種治療方式不只是簡單的按摩或伸展,而是一套經過科學驗證的完整系統,讓身體能夠重新找回活力與靈活度。從PNF的歷史進程出發,再到簡介上肢與下肢的動作模式可以如何操作,讓大家理解這項兼具理論與實作的技術。

什麼是PNF?簡介PNF的歷史由來

PNF作為一套工具系統,可以用來分析和評估患者的運動,同時促進更有效的運動功能策略。

今日為大家所知的 PNF ,最初是稱為「本體感覺誘發術(proprioceptive facilitation)」,這個名稱由 Herman Kabat 博士在 1940 年代初期提出,概念框架來自他身為神經生理學家和醫生的經驗。此外,澳洲護理師 Elizabeth Kenny修女(Sister Elizabeth Kenny)的作品也對Kabat 博士產生了早期影響,她是一位澳洲護士,經常透過特定的伸展和強化活動來治療小兒麻痺症患者。

後來,Kabat 博士找到一位物理治療師與他一起工作,利用他的新概念來治療患者。1945 年 12 月,Maggie Knott 成為Kabat 博士僱用的第一位物理治療師。 1948 年,Maggie與Kabat 博士一起從華盛頓特區向西來到瓦列霍。此後,Maggie Knott 開始向其他物理治療師傳授 PNF 的模式和技術。同年,她開始了一個研究生培訓項目,來自世界各地的治療師參加了該計畫。再到1954 年,Dorothy Voss添加了「神經肌肉(Neuromuscular)」一詞,成為現在熟悉的「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PNF)」。

從一開始,PNF 就成功地整合了當代神經復健介入的許多概念。 PNF的哲學和基本原理,以及特定的螺旋和對角線動作模式,構成了PNF的基石。 PNF 還包括運動學習和新學活動的功能保留以及重複特定需求;利用運動行為的發展過程,使患者能夠創建和重新創建有效的功能性運動策略;以及運動控制的生物力學和行為分析。由PNF 介入的所有活動都針對功能性目標,並且與實現目標的環境相關。

PNF的動作模式:以上肢與下肢為例

在PNF的系統中其實有許多不同的動作模式,包含蹲、伸手、呼吸、吞嚥等動作。其中最著名的動作之一就是上肢與下肢的D1、D2動作,也就是特定螺旋和對角線模式。又分為手臂與腿部動作模式,命名為D1 D2的意思就是diagonal1,diagonal2,分別代表兩個動作,而動作的方向分為屈曲(flexion)和伸直(extension)。透過下表,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兩個項目代表的動作模式:

上肢D1D2
屈曲屈曲 / 內收 / 外旋屈曲 / 外展 / 外旋
伸直伸直 / 外展 / 內旋伸直 / 內收 / 內旋
下肢D1D2
屈曲屈曲 / 內收 / 外旋屈曲 / 外展 / 內旋
  
伸直伸直 / 外展 / 內旋

伸直 / 內收 / 外旋

以上肢D1屈曲動作為例,動作為屈曲 / 內收 / 外旋 ; D1伸直則是伸直 / 外展 / 內旋。後來,在官方的系統中取消D1、D2的命名,改為動作最終位置,常見分類如下:

  1. Arm pattern: Flexion / Adduction / External rotation

手臂動作模式:屈曲 / 內收 / 外旋 

  1. Arm pattern: Extension / Abduction / Internal rotation with elbow extension

手臂動作模式:伸直 / 外展 / 內旋,並搭配手肘伸直

  1. Arm pattern: Flexion / Abduction / External rotation

手臂動作模式:屈曲 / 外展 / 外旋

  1. Arm pattern: Extension / Adduction / Internal rotation

手臂動作模式:伸直 / 內收 / 內旋

  1. Leg pattern: Flexion / Adduction / External rotation with knee flexion

腿部動作模式:屈曲 / 內收 / 外旋,並搭配膝蓋彎曲

  1. Leg pattern: Extension / Abduction / Internal rotation with knee extension

腿部動作模式:伸直 / 外展 / 內旋,並搭配膝蓋伸直

  1. Leg pattern:Extension / Adduction / External rotation with knee extension

腿部動作模式:伸直 / 內收 / 外旋,並搭配膝蓋伸直

  1. Leg pattern: Flexion / Abduction / Internal rotation with knee flexion

腿部動作模式:屈曲 / 外展 / 內旋,並搭配膝蓋伸直  

另外,除了單邊動作外,可以雙手同時動作,動作模式可以分為四種分別是:

  1. 對稱(Symmetrical)
  2. 不對稱(A-symmetrical)
  3. 對稱交替(Symmetrical-Reciprocal)
  4. 不對稱交替(A-symmetrical-Reciprocal)

對稱的意思是左右手同時做一樣方向的動作模式,例如左手右手同時做屈曲 / 內收 / 外旋,不對稱動作則是,左右手做同方向但不同動作,例如:左手做屈曲 / 內收 / 外旋 ,右手做屈曲 / 外展 / 外旋,而這動作模式另外一個名字就是舉起lifting,反方向就是砍柴chopping動作;而對稱交替則是在同個動作下,一手做屈曲一手做伸直 ; 而不對稱交替則是在不同動作下,一手做屈曲一手做伸直。建議大家如果除了閱讀文字外,同時也可以搭配手臂動作幫助記憶。

雙手對稱動作會限制身體旋轉,雙手對稱交替動作則會帶出身體同方向旋轉;雙手不對稱動作會帶出身體同方向旋轉,雙手不對稱動作交替會限制身體旋轉。雙手動作模式表格如下:

左/右屈曲 / 內收 / 外旋 屈曲 / 外展 / 外旋伸直 / 外展 / 內旋伸直 / 內收 / 內旋
屈曲 / 內收 / 外旋對稱不對稱對稱交替不對稱交替
屈曲 / 外展 / 外旋不對稱對稱不對稱交替對稱交替

PNF的其他應用

由於PNF的原理是基於神經生理學的機制,因此,除了上述的動作模式外,還常見應用於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透過「自體抑制」或「交替抑制」等技巧,藉由主動收縮目標肌肉或拮抗肌來達到放鬆的效果。這些技巧早期也廣泛應用於神經或骨科物理治療領域。

此外,PNF的動作模式也能有效誘發或優化動作。例如:在單腳硬舉時,可運用上肢批砍動作來帶動上半身及下肢動作,達到更好的協調性。或是透過下肢的腿部動作模式來引導軀幹旋轉,如在床上翻身時,便可運用下肢D1或是上肢D1模式來引導完成動作。

跨越時代的動作系統

PNF至今已有80餘年歷史,是少數兼具研究及實務操作的動作系統。在早期,它主要處理神經相關疾病,而2000年前後,更拓展至一般族群及運動員,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今的訓練中,我們借鏡過往經驗,將PNF的動作模式融入訓練模組。更重要的是,PNF的治療哲學及概念在當年其他治療當道情況下或許是異類,但在今日強調主動運動時代與PNF的觀念不謀而合,展現其超越時代的價值。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聯絡我們

課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