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昌育 職能治療師
前言
「運動神經發達」通常指一個人的運動能力或動作控制能力較為成熟和靈活,能夠有效地協調身體的各種動作,例如平衡、速度、力量、精確度等。這通常由肌肉、神經系統、和大腦共同作用來完成。當一個人運動神經發達時,他們通常更能掌握細膩的動作技巧,例如踢球、投擲、跳躍等運動。
運動神經的發展和感覺統合
運動神經的發展(motor development)和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之間有密切關聯。感覺統合理論由美國職能治療師艾爾絲博士(A. Jean Ayres)於1972年首次提出,指的是大腦將身體各部位收到的感官訊息,如視覺、聽覺、觸覺、平衡感和本體覺,進行整合和處理,使人能夠適應環境並做出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良好時,運動神經發達的表現也會更好,因為大腦能夠快速且精確地調控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性;反之,則可能會影響運動技巧的發展,導致動作笨拙、失去平衡、動作不精確等現象,這在兒童中尤為常見,而感覺統合治療也常應用在3-12歲的兒童中。
學習新技能的要素有什麼?
在學習一項新動作、運動時,除了運動技巧或動作控制能力之外,專注力、動機、經驗和記憶等方面都會相互影響:
- 專注力與記憶:運動學習時需要高度專注力和良好的記憶來分解動作細節。具備良好專注力的人更能抓住動作中的關鍵要點,且更能牢記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經驗,便於反覆練習和改進。
- 空間感與時間感:有些人天生具有更強的空間感和時間感,使得他們在學習涉及複雜動作或需要預判時機的運動時表現得更佳,例如球類運動。
- 動機與自信心:高度的學習動機能增強個體對反覆練習的投入,也能幫助克服挫折。在運動學習中,自信心的提升往往來自於小成功的積累,自信心強的人更容易勇於嘗試。
- 過往經驗: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有較多的體育活動經驗,因此在學習新運動時可以更快地遷移、類化已掌握的技能,進而縮短學習新技能的時間。
感覺系統的訊息整合不佳是指?
大腦無法有效處理來自環境和身體內部的各種感覺訊息,進而影響動作協調、情緒穩定與專注力。這種感覺系統的失調會導致以下方面的影響:
- 運動協調障礙:
- 前庭覺和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動作控制困難。比如,前庭系統處理平衡和空間定位的訊息不良時,身體容易失去穩定感,影響動作的流暢性和穩定性。
- 本體覺協助大腦感知身體的姿勢和位置,因此若本體覺不敏銳,會影響力量和距離的判斷,使得人們容易出現動作不精確、失去協調等問題。比如,在運動中無法控制力道,或無法完成一系列動作的流暢銜接。
- 情緒問題:
- 觸覺或前庭覺過敏可能引起情緒不穩定和焦慮。觸覺系統過於敏感時,平常的觸摸或擁抱等接觸可能讓人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全,進而出現抗拒或過度防衛反應。
- 前庭覺系統不穩定時,環境中的晃動或速度變化會引起強烈的不安甚至恐懼,使人們避免參與體育活動,進而影響社交發展。
- 感覺統合問題使大腦無法精確解讀周遭訊息,容易對外界刺激產生過度反應或反應遲鈍,導致情緒波動大或對壓力的耐受力差。
- 專注力困難:
- 當聽覺和視覺系統無法有效協調時,環境中的聲音或視覺訊息可能過多或不完整,使得個體難以濾除不必要的資訊。
- 此外,前庭系統的問題也會影響專注力,因為前庭覺會影響腦幹的興奮狀態,無法穩定時容易出現坐不住、躁動等現象。
有哪些訓練方法能夠增加感覺統合的能力?
增強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方法主要針對不同的感覺系統,透過有目的的活動來刺激並協調這些系統,幫助大腦更好地整合感覺訊息。包括以下:
- 前庭覺訓練:
- 吊環擺盪:透過來回擺動和旋轉,刺激前庭系統的穩定性與重力感受,有助於改善平衡和空間感。
- 平衡板和跳床:透過站立、跳躍和重心調整,增強前庭系統對身體平衡的控制。
- 本體覺訓練:
- 沙包或沙袋:抱持重物,以增加肌肉和關節的感覺刺激,有助於本體覺的發展。
- 推拉雪橇和攀爬活動:如推拉沉重物體、攀爬架、走平衡木等,這類活動增強身體的力量感和位置感知。
- 動作模仿:透過模仿動作強對自身姿勢和動作的控制,例如模仿動物步態或跳舞。
- 觸覺訓練:
- 觸覺材質探索:讓孩子接觸各種材質的物品,如沙子、水珠、毛絨玩具、不同質地的布料等,增強皮膚對不同觸感的適應能力。
- 手工藝和黏土遊戲:如黏土、沙畫等,幫助孩子感知材料的細膩變化,增強觸覺敏感度和細部動作控制。
- 觸覺按摩:使用柔軟的刷子、毛巾或滾輪輕輕按摩皮膚,減少對觸覺刺激的過度敏感。
- 視覺統合訓練:
- 視覺追蹤遊戲:如用眼睛追蹤移動的物體(如球或光點),可增強視覺追蹤和手眼協調能力。
- 拼圖與積木遊戲:透過辨識形狀、顏色和大小並進行組合,提升視覺分辨和空間感知。
- 目標練習:如投擲球類遊戲,讓孩子判斷距離和方向,增強視覺定位能力。
- 聽覺統合訓練:
- 聲音辨識遊戲:讓孩子辨別不同的聲音來源(如鈴聲、音樂、動物叫聲),增強聽覺分辨力。
- 節奏和節拍訓練:使用樂器或拍手遊戲,讓孩子跟隨節奏變換速度和強弱,提高聽覺和動作的協調性。
- 聽覺記憶遊戲:如重複聽力短語或旋律,訓練孩子的聽覺記憶和注意力。
- 整合性訓練活動:
- 多感官遊戲:如「障礙賽」,透過匍匐、爬行、跳躍等動作的連續變化,同時調動前庭覺、本體覺和觸覺,提升綜合統合能力。
- 體能訓練課程:例如體操、游泳等,需要全身多感官系統的參與,有助於全方位的感覺統合發展。
- 組合活動:例如拋接球、穿越隧道,這些動作需要視覺、前庭和本體覺的協作,能幫助提升大腦的整合性反應。
如果小時候感覺統合失調的話?
小時候的感覺統合失調如果未得到適當的干預和改善,確實可能對成年後的生活帶來影響。感覺統合問題對於大腦處理感覺訊息的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而這在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挑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影響:
- 運動協調與空間感:
- 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克服感覺統合失調,成年人可能仍然面臨運動協調上的困難,如在日常活動中容易跌倒、撞到物體、在運動上表現笨拙等。這種困難會限制某些體育或職業活動,甚至影響到自信心。
- 空間感的不足會使得一些生活技能(如駕駛、開車泊車、搬運重物)變得困難,因為需要精確的方向感、力量掌控和距離判斷。
- 專注力與執行功能:
- 感覺統合失調在學齡期可能表現為專注力不足,而這種情況未改善時,成年人可能在學業、工作中容易分心,難以長時間維持專注。
- 許多感覺統合失調的成年人在處理多任務時感到困難,並在計劃、組織和完成任務的執行功能上較為吃力。他們可能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過濾環境中的刺激,這會加重認知負擔,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 情緒調節與壓力應對:
- 感覺統合失調的成年人可能對特定感官刺激(如噪音、光線、擁擠環境等)感到敏感,導致情緒波動大、焦慮或易怒。這些情緒反應會使人對壓力的耐受力下降,也會影響社交場合的適應力。
- 由於對感官刺激的過度敏感,感覺統合失調的成年人可能會避免特定情境或活動,例如擁擠的聚會、特定的職業環境等,限制了生活的多樣性和人際互動。
- 社交與人際互動:
- 感覺統合失調可能影響肢體語言的理解與運用,使人們在社交互動中顯得不自然或笨拙,影響人際關係。
- 由於難以適應環境中的感官刺激,有些人會在社交場合顯得緊張、不自在,甚至選擇迴避社交,從而造成孤立感或社交焦慮。
- 工作與生活習慣:
- 在職場中,感覺統合失調的影響可能表現在對日常工作環境的不適應,無論是開放式辦公室的噪音、強光,還是面對頻繁的任務切換,這些都可能讓人感到不安。
- 許多感覺統合失調的成年人在生活習慣上會變得依賴固定的日程安排和環境,以減少外界變化帶來的壓力,但這也可能限制了靈活性和適應能力。
結語
雖然感覺統合失調可能對成年生活產生影響,但適當的訓練和策略(如職能治療、行為治療或感覺統合訓練)能夠改善這些情況。透過持續的鍛鍊和適應環境的技巧,感覺統合的能力可以在成年後得到提升,有助於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參考資料:
- Ayres, A. J. (1972).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 Ben-Sasson, A., Carter, A. S., & Briggs-Gowan, M. J. (2009). Sensory over-responsiv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Prevalence and social-emotional correlate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7(5), 705-716.
- Miller, L. J., Anzalone, M. E., Lane, S. J., Cermak, S. A., & Osten, E. T. (2007). Concept evolution in sensory integration: A proposed nosology for diagnosis.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61(2), 135-140.
- Parham, L. D., & Mailloux, Z. (2010). Sensory Integration.
- Brown, C., & Dunn, W. (2010). Adolescent/adult sensory profile: User’s manual. Pearson.
- Crane, L., Goddard, L., & Pring, L. (2009). Sensory processing in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utism, 13(3), 215-228.
- Schaaf, R. C., & Davies, P. L. (2010). Evolution of the sensory integration frame of refer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64(3), 36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