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凱文、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接球總是落空、跑步永遠墊底、揮拍時球總是打不中?」這些情況聽起來是否很熟悉?從事運動的時候,我們經常將人分為「運動神經好」與「運動神經差」兩種類型。大家普遍認為,有些人天生就是運動健將,無論接觸什麼運動都能迅速上手;而另一些人則彷彿與運動絕緣,即使練習許久仍舊笨手笨腳。
就像幾年前在日本節目上爆紅的「運動神經零分女子」郡司桑,因為極度不協調的動作而引起關注。但究竟什麼是運動神經?它真的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嗎?許多人相信運動神經是天賦,認為自己「不是運動的料」,從而放棄嘗試,甚至給自己藉口不運動,還有人覺得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才能」,只有少數幸運兒才擁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運動神經的真相,打破這些長久以來的迷思!
運動神經的真相?就是整個中樞神經系統!
面對運動不錯的人,我們都說運動神經很好。但是到底哪條神經是運動神經?其實,它並非指某一條神經,而是我們整個中樞神經!我們的動作由大腦傳遞信號給肌肉來收縮和放鬆,並且可以適時地進行調整。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運動神經,不然身體根本動不了!
運動神經如何作用?三個身體協調能力是關鍵
當我們稱讚一個人運動能力好的時候,大多是認為他的運動表現看起來十分流暢、動作迅速、力量很棒等等,這些動作表現的背後有一個關鍵的共通點--協調性。
協調性能夠讓身體的神經與肌肉系統進行良好的統合,產生正確的活動能力,而這種能力對於許多體育項目來說十分重要。其中,我們主要可以分成三大方向:
- 神經協調:身體動作時神經的興奮與抑制之間的相互配合(可以想像成運用多少的神經,多少的活化程度)。
- 肌肉協調:肌肉用力時機收縮與放鬆的相互配合。
- 動覺協調:根據本體感覺提供的信息產生的空間與時間上的配合。
從日常到運動場:每個人都需要協調的運動神經
運動員需要協調的運動神經才能做出好的動作表現,例如要回擊一顆球時,當球進入視野後,大腦會收到相關訊息,並判斷人和球的距離、需要用到哪裡的肌肉、肌肉要收縮多少,並把相關指令經過神經傳導給全身的肌肉,才能做出揮拍的動作,把球打回去。
運動神經不只展現在運動場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需要良好的協調性。想像一下,當你在擁擠的人行道上行走,需要靈活的調整步伐和方向以避開迎面而來的路人,同時還要注意地面上的不平整;或是我們在搭乘公車或捷運時,車輛突然煞車,身體需要迅速調整重心並抓緊扶手以保持平衡不跌倒。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動作,其實都仰賴我們大腦、神經和肌肉之間的良好溝通與協調。
當協調性不佳時,即使是這些基本活動也可能變得困難重重,讓人手忙腳亂。如果我們協調性不太好,大致上會有以下幾點狀況:
- 肌肉不合理的緊張,也就是肌肉收縮後不能放鬆。
- 靜態或動態穩定性不佳。
- 空間感覺不佳,較難判斷身體或肢體與外界的距離感。
運動神經也能進化!透過練習提升協調能力
雖然我們的運動神經數量從出生的那天起就固定了,但是如果在兒童階段有進行運動,肌肉與神經系統的發展就會比較好,長大之後也依然可以透過訓練來強化運動神經,提高反應速度和協調性。
在反覆的練習之下,我們的大腦就會接受刺激,讓神經活動更緊密,身體動作也會更靈活和快速。這也是為什麼運動選手一直重複訓練相同的動作,就是盡可能去熟悉它!因此,我們有許多方式可以增進協調性,無論是用非慣用手進行動作、將原有的動作改變速度或節奏、敏捷梯訓練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突破迷思:你的運動神經正等待被喚醒
回顧身邊所謂「運動神經好」的朋友,是不是從小就經常運動,或者持之以恆地鍛鍊了很長時間?運動神經好,並非他們天生就擁有某種神奇的特質,而是經過長期練習,讓大腦與肌肉之間的溝通更加流暢和有效率。所以,請不要再倒果為因了!
「運動神經不好」絕對不是不運動的理由,恰恰相反,正是因為缺乏練習,協調性才無法提升。運動神經就像肌肉一樣,一天不使用,就一天不會進步。不妨從今天開始,選擇一項你感興趣的運動或活動,逐步培養協調能力,讓「運動神經」漸漸被你練出來!
參考資料
- 看肢體不協調的人運動很有趣? 人稱「運動神經差」的日本郡司さん~ | Styletc | LINE TODAY
- 科學證實會不會運動跟基因無關!別再用「運動白痴」來當成懶得動的藉口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 運動體適能– 協調
- 如何完美的運用身體各個部位肌肉,達到更佳的運動效果?
- 運動訓練前喚起中樞神經系統將能有效的提高運動成效的絕佳技巧
- 一半國小童「運動」時間不足家長當心!肌肉與神經系統發育先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