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5 02 28 下午3.19.46

肺腺癌後如何恢復?癌後訓練可以這樣做

文/蕭彥嶸、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重量訓練可以幫助人體提升肌力,進一步透過足夠的肌力加強身體素質,對抗心血管疾病、提高代謝能力,以及增強免疫力等等多種好處。那麼對於已經開過刀,甚至是得過癌症的人們來說,還能夠透過訓練加強身體能力嗎?又或是透過肌力訓練加速恢復的速度呢?以下將分享練健康當中曾經患有肺腺癌的學員經驗,透過學員的訓練模式,分享癌後患者(學員)可以從哪些重要的層面介入訓練喔!

練健康的吳大姐過去曾經開過兩次大刀,一是脊椎融合手術,主因是滑脫太嚴重,兩節併一節,彎腰困難、髖關節也可能受限退化),第二個則是肺腺癌,症狀為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其實吳大姐的狀況在練健康並不是特殊個案,尤其癌後訓練的朋友非常多,不同癌症也有不同的訓練方案需要留意,以下先來簡要了解肺腺癌吧!

肺腺癌是什麼?身體狀況及預後?

肺腺癌是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類型,起源於肺組織內的腺體細胞,通常會在肺泡(Alveoli)之中增長,位於肺部外緣,與其他癌症相比,肺腺癌往往生長得更慢,通常與吸煙無關,且多發生於女性及年輕人。

肺腺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 咳嗽:慢性咳嗽或咳嗽惡化。
  • 痰中帶血:痰中可見血絲或咯血。
  • 呼吸困難:腫瘤壓迫氣道或肺部組織受損導致。
  • 胸痛:特別是深呼吸或咳嗽時加劇。
  • 聲音嘶啞:腫瘤壓迫喉返神經。
  • 疲勞和體重減輕:無明顯原因的全身性症狀。

肺腺癌症狀依肺腫瘤的大小及擴散程度,可分為四期,每一期的存活率不同。

  • 第一期:腫瘤在肺部,早期症狀不明顯,沒有侵犯到鄰近組織,也沒有淋巴腺轉移,接受手術切除後的5年存活率超過60%。
  • 第二期:腫瘤已侵犯到鄰近組織,或已轉移到肺門淋巴腺,術後5年存活率為47%。
  • 第三期:縱膈淋巴腺已轉移成腫瘤,或腫瘤侵犯到食道、胸膜、胸壁、氣管、大血管、心臟等器官,術後5年存活率為30%。
  • 肺癌晚期(第四期):腫瘤已擴散到其他部位或器官組織,包含肝臟、心臟、食道、骨髓或腦部,極高機率造成惡性肋膜腔積液,存活率約15%。

練健康常見的幾種癌症類型?

練健康學員人數眾多,中高齡族群更是佔了半數以上,其中不乏患有/曾經患有癌症的學員個案,以下為在練健康中常見的癌症類型。

  • 乳癌 Breast cancer
  • 肺癌 Lung cancer
  • 肺腺癌 Lung adenocarcinoma
  • 攝護腺癌 Prostate cancer

癌症訓練動作上的注意事項?

癌症倖存者往往會經歷身體機能和生活品質下降,同時面臨癌症復發和全因死亡率增加的風險。

2010 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圓桌會議是最早得出結論的報告之一:癌症倖存者可以安全地進行足夠的運動訓練,以改善身體素質和恢復身體機能、提高生活品質並減輕與癌症相關的疲勞。整體研究結果得出這樣的結論:運動訓練和測試對於癌症倖存者來說通常是安全的,每個倖存者都應該「避免不運動」。

但癌症的種類很多,治療與處置的方式也有非常多不同的變化,以下將列出幾個以治療方式或症狀的不同,在癌症訓練動作上的注意事項:

  • 骨質流失/骨轉移Bone loss / bone metastases:
    • 避免對脆弱的骨骼部位造成過大負荷的禁忌運動。這些包括以下內容:高衝擊負荷、軀幹過度屈曲或過度伸展、增加阻力的軀幹屈曲或伸展以及動態扭轉運動
  • 造口術Ostomy:
    • 阻力練習應從低阻力開始,進行造口術的人發生造口旁疝氣的風險可能會增加。為了調節腹內壓,需要正確的技巧和良好的姿勢。避免使用 Valsalva 動作。
    • 修症任何導致腹內壓力過高的核心練習,即腹部感受壓力感或觀察到的腹部鼓脹。
  • 週邊神經病變Peripheral Neuropathy:
    • 進行運動前應評估穩定性、平衡性和步態
    • 如果神經病變影響穩定性,請考慮其他有氧運動(固定自行車、水中運動)而不是步行,或使用帶安全扶手的跑步機
    • 考慮使用有軟/橡膠塗層的啞鈴,或戴上有襯墊的手套
    • 考慮阻力器材而不是自由重量器材
  • 幹細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鼓勵在家運動
    • 從輕強度開始,持續時間短但頻率高

訓練可有效幫助在治療中及癌後患者

訓練可以改善常見的癌症相關健康結果,包括焦慮、憂鬱症狀、疲勞、身體功能和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以下幾個癌症症狀已有強烈證據支持可以藉由運動訓練的到改善:

  • 焦慮
  • 憂鬱症狀 
  • 疲勞
  • 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
  • 淋巴水腫
  • 身體機能 

針對吳大姊肺腺癌後的訓練規劃

峰值耗氧量(VO2peak)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長期預後的重要預測因子。

研究結果顯示,運動訓練對 NSCLC 病患是有益的。 運動訓練可以提升他們的運動能力,並減輕一些與癌症相關的症狀,例如呼吸困難和疲勞。因此練健康的教練針對吳大姊提出了以下的訓練計畫:

  1. 阻力訓練
    1. 初期:
      1. 脊椎旋轉屈曲活動度不足,後側鏈活動度不足做安排
      2. 漸進式負重,改變身體組成
    2. 中期:
      1. 左肩有舊傷不穩定,增加肩膀輔助訓練
      2. 左右腳雙側動作施力不均,增加單側、脊椎旋轉動作
  2. 有氧訓練
    1. 針對身體組成
    2. 有氧耐力、間歇訓練(達到 80% 最大攝氧量或自覺運動強度 15-17&中等強度達到 60% 最大攝氧量或自覺運動強度 11-13 交替進行)
    3. 持續增加強度,加入上下肢槓鈴動作,以阻力訓練結合有氧訓練

癌症患者在訓練上的其他注意事項

以練健康目前接觸到的學員而言,針對癌症患者的訓練尤其會注意以下幾點:

  1. 是否經歷手術:傷口位置、手術部位、植入物⋯⋯等皆會直接影響到動作、功能。
  2. 用藥史:服用藥物的狀態會影響短期的動作表現,包括平衡、肌肉張力等等。
  3. 是否有合併其他疾病史,並尋找訓練上的「運動禁忌症」。
  4. 訓練方式取得醫師同意。
  5. 其他因子可參考本篇文章第三部分。

接下來就來聽聽吳大姐現身說法,分享有關他術後投入訓練的心路歷程吧!

參考資料
  1. Campbell KL, Winters-Stone KM, Wiskemann J, May AM, Schwartz AL, Courneya KS, Zucker DS, Matthews CE, Ligibel JA, Gerber LH, Morris GS, Patel AV, Hue TF, Perna FM, Schmitz KH. Exercise Guidelines for Cancer Survivors: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Roundtable.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9 Nov;51(11):2375-2390. doi: 10.1249/MSS.0000000000002116. PMID: 31626055; PMCID: PMC8576825.
  2. https://www.tci-mandarin.com/ec99/rwd1277/news.asp?newsno=569
延伸閱讀


聯絡我們

課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