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

+02-25074196

Email

lkk@l-kk.tw

營業時段

一至五: 13:00 - 22:00 六日: 10:00 - 18:00

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當你帥氣搶籃板或是打排球殺球時,跳躍是不可缺少的動作,但是有時候卻會隱隱作痛?如果你在運動後發現膝蓋下方有疼痛的感覺,那可能就是髕骨肌腱受傷嘍!該部位又叫做「跳躍者膝」,醫學上則是會稱為「髕骨肌腱炎」,也就是發生在膝蓋下方和小腿骨頭凸起處之間的肌腱疼痛。

髕骨肌腱為什麼會痛?

讓我們從動作、肌力、訓練模式,還有解剖學的角度來看疼痛的原因吧!

A.身體運動導致的肌腱拉扯

運動中的大量跳躍,會讓膝蓋骨頭下方的肌腱承受過大的力量而發炎,之所以會讓髕骨肌腱承受大量拉扯,以下是常見原因:

  • 肌力不平衡:運動過程中太依賴股四頭肌,導致臀大肌和小腿的腓腸肌沒有辦法一起工作。
  • 活動角度不佳:主要是髖關節、膝關節的活動度,或是其他相關的原因,導致膝蓋在運動上的負荷太大。
  • 錯誤的訓練方法、週期:過度頻繁的運動、訓練、比賽等等,都可能造成膝關節負荷太大。

B.由解剖角度了解發炎

發炎的部位主要來自位在髕骨下方的「髕骨下脂肪墊(IFP)」,那麼它在膝蓋的哪個位置呢?首先想像一個小空間,前方是髕韌帶,後方有股骨髁,上方為髕骨下緣,下方則是由脛骨前側、橫韌帶及深部髕骨下滑液囊組成,髕骨下脂肪墊(IFP)就位在這些部位所包圍的空間內。

做為髕韌帶裡的脂肪組織,它會受到股神經、閉孔神經和坐骨神經等多條神經支配,此處存在多種疼痛受器,是引發疼痛的起因組織。換句話說,當髕骨肌腱因為上述提到的因素,或是其他任何會造成傷害的行為而產生疼痛時,發炎的位置就是髕骨下脂肪墊(IFP),裡面的P物質增加時,會產生神經元性發炎,就是疼痛所在啦!

檢測你的髕骨疼痛分級

  • 輕微疼痛:運動完才會痛,並且不影響運動表現。
  • 中度疼痛:運動中會痛,但是還可以忍受,不過會影響運動表現。
  • 中重度疼痛:運動完會持續疼痛很長一段時間,難以繼續運動,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
  • 重度疼痛:肌腱斷裂。

大部分的人都會痛到受不了才就醫,也就是上述的第三階段,但還是建議只要有任何疼痛都要及早檢查,避免狀況惡化!治療上會先讓肌腱復原為第一要務,這時候請看復健科、做物理治療等復健治療。

髕骨肌腱相關疼痛小補充:奧斯古斯症

這是一種容易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病症,主要原因是過度運動,導致髕骨肌腱不斸拉扯脛骨上緣,造成脛骨上緣拉扯出碎片。

保守治療的方式包括伸展運動、紮貼、增生注射、震波治療,最重要的是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若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

關鍵的後續復健期

進入復原期時,建議尋求動作控制、運動傷害專長的物理治療所做評估和運動治療,找出讓髕骨肌腱過度拉扯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待髕骨肌腱復原到一定程度,而且關節活動度、肌肉平衡也都回復到相當水準後,建議找專業的運動教練重新訓練體能,以及討論運動課表、訓練週期,預防下次的傷害。

如果很不幸的是髕骨肌腱斷裂,像是林書豪那樣,會建議動手術接回來,並且耐心、確實的做手術後復健。至少需要半年的手術後復健、運動治療,以及三到六個月的訓練才能再次回到運動場上喔!

練健康學員案例|運動員奇軒的膝蓋訓練

奇軒是專精「極限武術」的運動員,但是他先前飽受「髕骨肌腱炎」的困擾,導致運動表現遲遲無法突破,透過鄭宇劭物理治療師的檢測與動作訓練之後,動作控制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首先是「髖關節旋轉活動度(Hip Joint Mobility)」,改善髖、膝、踝關節的動態伸展,再來是「推牆支撐(Wall Knee Support)」,利用重力讓膝蓋伸直,幫助跳躍品質的提升,接著是「推牆膝伸直(Wall Knee Extention)」,符合奇軒的跳躍模式,影片最後的動作是針對腿後側肌群的「北歐式彎舉(Nordic Curls)」,加強肌力表現。

以上就是尋求運動治療的例子之一,復原後的扎實治療訓練才是幫助你重回身體原有狀態的絕佳利器。下方影片是奇軒訓練的詳細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私訊、聯絡「練健康」!

參考資料:

  • 好痛痛醫療資訊站著:《好痛痛——醫師、物理治療師、教練聯手救治你的運動傷害》(台北市:深石數位,2019)。
  • 工藤慎太郎編著,李依珊譯:《運動障礙的物理治療評估政策》(新北:楓葉社,2022)。

延伸閱讀: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加入官方LINE詢問

加入好友

Recommended Articles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