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膝蓋韌帶若受傷,下半身就是黑白的!這麼說並不誇張,因為不只是各個專項運動如籃球、排球等需要強健的膝蓋,生活上其實處處都需要膝蓋的幫忙,像是上、下樓梯,左、右橫移的動作,還有最平常不過的走路,膝蓋都默默為你承受一切衝擊!
這時,穩定膝蓋位置與活動的內、外側副韌帶和前、後十字韌帶就至關重要,但是假設真的受傷了該怎麼辦?今天要來跟大家綜觀式的分享你應該知道的膝蓋韌帶傷害必讀知識!
膝蓋內、外側副韌帶撕裂傷
膝關節的內側與外側各有一組幫助穩定的韌帶,其中内側副韌帶裡面還有更裡面的韌帶。這些韌帶有可能在膝蓋不正常左右彎折時撕裂,甚至斷裂。例如在籃球運動當中,當防守被晃倒,或是橫移膝蓋內夾的時候,還有其他像是跳躍落地時膝蓋發生內夾或扭轉、受到撞擊等情況。
通常這樣的撕裂傷,第一時間都需要直接交給醫院處理,並且示情況接受手術,或是增生療法,以及後續的復健物理治療。
進入物理治療後,除了矯正動作姿勢以外,良好的髖關節控制,訓練好臀中肌、臀大肌,還有放鬆髂脛束上面的闊筋膜張肌,都有助於減少運動時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受傷的機會。訓練動作上,深蹲、蚌殼運動都是不錯的方式,建議找專業的肌力與體能教練客製化訓練菜單。
十字韌帶撕裂傷、斷裂
十字韌帶主要的功能是拉著大腿和小腿的骨頭,幫助穩定膝關節,分別位於膝蓋前後方,與內、外側副韌帶的位置相對,會在膝蓋內部的前後左右。
如果大腿和小腿之間受到不同方向力量的拉扯,且超過韌帶可承受的範圍,就可能撕裂傷或斷裂。這是打籃球極為常見的一種傷害,尤其容易出現在落地的時候腳踩歪、膝蓋內夾,同時身體旋轉。前十字韌帶的傷害比後十字韌帶更常發生。
如果很不幸的是完全斷裂的話,只能靠手術接回來。開刀的話分為手術前物理治療和手術後物理治療,主要是為了消腫、維持住關節活動範圍和肌力。手術後復健的主要目的有,幫助傷口癒合、控制腫脹、增加膝關節的活動度,還有增加肌力、控制力,恢復站立、走路、跑步、蹲下的能力。
若是撕裂傷,也就是没有全斷的情況下,經醫生檢查和物理治療師評佔後,可以自行復原,其他像是用增生療法注射、物理冶療、運動訓練冶療等等也能夠幫助恢復。
經過良好的下肢肌力訓練後,肌肉增強就能夠幫助穩定關節,因此療程上未必需要走到動手術開刀。
無論是直接斷裂或是撕裂傷,經過治療後身體都未必能夠順利復原,目前主流醫學的觀點也已有共識,光靠身體自己復原的效果有限,復健治療、訓練都是後續能夠可能痊癒的關鍵過程。
千萬別被「恐怖三部曲」支配
認識半月板受傷(〈磨損警報!認識半月板損傷與生活小訓練〉),還有內外側副韌帶和十字韌帶的位置與傷害狀況後,有一種同樣很嚴重的傷害是從膝蓋側面大力的撞擊,或是跳躍落地不佳,造成膝關節彎折與扭轉,讓內側副韌帶、十字韌帶斷裂,還有內側半月板三個地方同時損傷,稱為恐怖三部曲。
最知名的案例之一就是NBA球員 Shaun Livingston 在2007年發生的運動意外。這位靈活的長人在一次的上籃落地時,彎折了左腳膝蓋,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斷裂,外側半月板撕裂,髕骨(膝蓋骨)、脛骨(小腿)脫位,被認為是 NBA 史上最嚴重的傷害之一。
復原的過程之辛苦不用多說,除了身體物理上的治療和訓練相當辛苦之外,心理需要克服的困難也不小。在面對嚴重的傷害時,會感到害怕、沮喪、挫折、對未來感到不確定,也可能會很憂鬱為什麼意外會發生。這些情緒都是很正常的,要相信自己、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商師來幫助你。
醫療檢測小知識:什麼時候需要照膝蓋X光?
假如你有以下狀況,建議初步照X光做檢測:
- 年紀大於55歲。
- 按壓膝蓋時,膝蓋骨頭(髕骨)本身會痛。
- 腓骨(小腿外側骨頭)上端靠近膝蓋的地方,壓了會痛。
- 膝蓋無法彎曲超過 90度。
- 受傷後膝蓋無法承受體重走路超過4步。
簡單到進階:試著增強下肢肌力!
下肢訓練對於預防與改善韌帶傷害非常重要,如何讓肌肉能夠有能力且正確的幫你減輕運動的衝擊呢?下方影片中有五個由入門到進階的訓練,分別是針對訓練臀部肌群的「蚌殼」式、「側棒式」,和「彈力帶側走」,還有穩定髖關節以避免旋轉膝蓋的「單腳airplane」、「單腳變動式負重」,詳細如何操作?來看看物理治療師的教學吧!
更多運動治療訓練的課程與知識,都在「練健康」!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也分享給你的朋友!
參考資料:
好痛痛醫療資訊站著:《好痛痛——醫師、物理治療師、教練聯手救治你的運動傷害》(台北市:深石數位,201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