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訓練要把手腕包起來?護腕這麼多,有什麼不同、該怎麼選擇呢?
今天和大家介紹四種常見的護腕,還有手腕常見的三角纖維軟骨TFCC損傷,作伙來看看吧!🙌
我們在哪些時候會需要用到護腕呢?
📍任何需要支撐大重量的動作(如:舉重、伏地挺身)
📍手腕發力動作(如:羽球、網球、拿炒菜鍋)
📍手腕承受衝擊(如:拳擊、武術、跌倒時手撐地面)
手腕的活動度高,護腕能護腕能限制手腕屈曲程度、減少橈側及尺側偏移程度。配戴護腕能夠幫助手腕在承受壓力時增加穩定度,保持中立位置,避免受傷。而護腕的材質與鬆緊度,也是判斷其穩固與否的基礎關鍵喔!
閱讀全文訓練護腕功能全指南!初階訓練入門必看!
健身、健美、健力、舉重、公園甩手的你,是否也曾對他人的誤解感到哭笑不得呢?人們對於自己不夠瞭解或不願意了解的人常選擇相信刻板印象,但其實我們都比想像中的更相似!
適當的理解,能夠帶來更多的尊重與包容,快跟小編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近日《台北女子圖鑑》中,對於不同城市過時的刻板印象引起了熱烈的討論,然而,刻板印象大多為人們因對於人、事、物不夠瞭解、先入為主而產生的負面印象,有時就算並非誤會,卻多屬單一個案,並不表示每個屬於群體的人都有一樣的特質,也因此,以偏概全的思想、行為常是群體間對立、失和的開端。
刻板印象並不僅僅存在於《 台北女子圖鑑》之中,在健身領域的各個族群中,其實也存在著一些刻板印象,而透過認識、理解則是最好能夠幫助我們弱化這些歧見的方式!
閱讀全文健身男女子圖鑑!其實他們和你想的不一樣?
Brugger’s Exercise是由瑞士的神經生理學家Alois Brugger,以神經鏈中「相位鏈」和「張力鏈」的概念為發想的一系列復健動作。
而這些復健動作對於上交叉症候群、慢性頸部疼痛、肩膀疼痛的改善都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上班族久坐腰痠背痛的救星!Brugger‘s Exercise幫助降低肩頸緊繃
六角槓不同於一般的槓鈴,是一種環形的槓鈴,為美國健力選手Al Gerard所設計,是為了避免訓練時下背的疼痛而設計出的菱形槓鈴。
而因其外觀恰似捕熊的陷阱 (bear trap),因而得其英文名(trap bar)。後來被改良呈現在常見的六角形槓鈴,得名hex bar。
為何選擇六角槓?
六角槓對腳踝、膝蓋和髖的活動度需求較低。槓鈴起始位置為地面,不用將重量扛在身上。六角槓操作安全,拉不起來就拉不起來,不會因下蹲時失速而造成傷害。整體訓練風險低。動作模式符合生活行為(例如:提行李箱)。
閱讀全文六角槓硬舉—最適合阿公阿嬤的訓練動作!六角槓知多少
「走路」這個看似簡單且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動作,其實仰賴著我們腿部的肌肉力量及全身協調來維持平衡喔!
而倘若整體的肌肉質量減低、肌肉強度下降時,就容易出現「走路變慢」、「容易跌倒」的情形。
因此,「走路速度」即成了判斷體力及肌肉量一項強有力的指標,是最快速檢測肌力健康的方式。
而對於高齡長者而言更是如此,高齡者為肌少症的好發族群,容易因為肌肉流失而跌倒,進而導致意外受傷甚至死亡,故看似稀鬆平常的行走能力,其實是重要且不可或缺,卻時常被輕忽的健康基礎!
閱讀全文走路太慢其實很危險?行走速度和肌少症的關係
“sissy” 一詞,在英文裡有「膽小鬼」的意思。但你知道Sissy Squat是什麼嗎?
今天和大家介紹Sissy Squat這個能幫助訓練膝蓋肌腱的前側離心延展運動!
你知道為什麼它叫Sissy Squat嗎?膽小鬼深蹲?一起來看看吧!🤩
Sissy Squat 是由一位美國50年代健美選手Monty Wolford所發明的訓練動作,也因此Sissy Squat的動作原名其實為 “Monty Wolford Squat”。
此動作主要鍛鍊的部位為「股四頭肌」,而為何要叫做Sissy Squat呢?
其實啊,是因為Monty的朋友Vince Gironda曾開玩笑說:「這個動作會讓只練背槓深蹲的人看起來像膽小鬼」。從此大家就稱這個動作為Sissy Squat。
Sissy Squat為一種「離心延展」的訓練,它能訓練大腿前側鏈股直肌的延展,並使膝伸肌群與髕骨肌腱做出最大伸展。
透過慢速操作的方式鍛鍊肌腱,能夠有助於肌腱的生長。
閱讀全文前側延展訓練 Sissy Squat:教練說深蹲腳尖不能超過膝蓋,這個人為什麼拼命練?
根據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於2018年針對宜蘭地區65歲以上長者進行的研究中指出,曾在過去一年內跌倒的長輩,平均下肢肌肉量、握力和每週運動量走都比沒有跌倒的長者來的低!
而其中女性跌倒的比例又比男性來得更高。
為何現今的運動醫學界多是鼓勵大眾以從事肌力訓練來訓練身體呢?
下圖分別為大家分析了訓練、運動、勞動、活動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出肌力訓練是最有效能提升身體素質且風險性低的訓練方式!
我們相信:
📍透過訓練,能夠賦予每個人身體自主的權利。
📍任何人都能因訓練而受惠,不因年齡、性別、健康狀況或任何其他事物而有所分別。
練健康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年老後保有尊嚴的生活,不受身體狀況及病痛的纏累,能有體力去完成喜歡的事情。
因此,我們不遺餘力地推廣著銀髮族的肌力訓練,也希望眾人能夠響應(沒錯,就是你!)加入我們的行列!
閱讀全文Why六角槓?為什麼要辦六角槓硬舉大賽?
點進來觀看這篇文章的你,想必對於訓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的你一定知道:訓練量=重量×次數×組數。
而5×5,其實就是「一組五下,一共做五組」,是「五組五下」的意思。
5×5的訓練邏輯:
在身體可恢復狀態下,最大化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來達到力量提升的效果。
而在動作的選擇上,我們會以全身性、多關節的訓練動作為選擇。
5×5訓練的優點:
組數與次數上好安排、好計算。
每次增加的重量幅度都固定。
根據 Prilepin Chart 力量訓練的最適強度是1RM的70-80%,建議總次數是12~24。
這個次數範圍下,五組五下的訓練方式在強度跟訓練量都是最高的!
而相較於更高強度的刺激,70-80%強度下累積的疲勞較少,若以一週三練的訓練頻率來看的話,身體還來得及恢復,長期下來進步的速度反而比較快喔~
閱讀全文為什麼肥老闆說5×5=24?5×5訓練菜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