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底肌位置 16

練肌肉不只是力量跟好看?還能提升你的內分泌系統!

撰文、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你知道嗎?肌肉不僅是讓我們的日常得以行動的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對全身健康有著深遠影響(Pedersen & Febbraio, 2012)。當我們談到內分泌系統時,大多數人會立即想到甲狀腺、胰臟或腎上腺,卻忽略了覆蓋全身的骨骼肌實際上是最強大的內分泌調節者之一。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肌肉的內分泌功能、肌肉激素(Myokines)如何影響全身健康、肌力訓練帶來的多重健康益處,以及如何透過簡單可行的肌力訓練方法提升、增強這個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無論你是健身愛好者還是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了解肌肉的內分泌作用將徹底改變你對肌力訓練的認知,幫助你建立更全面的健康觀念。

從抗發炎、改善代謝、增強免疫力到提升腦部健康,讓我們一起揭開肌肉作為內分泌器官的神奇面紗,了解為什麼肌力訓練不只是為了外表,更是全面健康的基石。

肌肉激素:運動與內分泌之間的關鍵物質

每當你爬樓梯、提重物或進行任何運動時,你的肌肉不只是在收縮和舒張——它們同時在釋放名為「肌肉激素」(Myokines)的物質。這些激素透過血液流向全身各個角落,與不同器官「對話」。白介素-6(IL-6)、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等肌肉激素,就像身體內的健康守衛隊,調節代謝、加強免疫系統,甚至啟動抗發炎機制(Severinsen & Pedersen, 2020)。

你可以想像一下:每做一組深蹲或伏地挺身,肌肉不僅在變得更強壯,還在製造保護全身的生物活性物質。這就像是開啟了體內的「健康開關」,而鑰匙就是運動。

肌肉激素如何從內分泌改善你的身體素質

肌肉激素的作用範圍廣泛得令人驚嘆。當你進行一次充分的重訓後,肌肉釋放的激素能夠「指導」肝臟更高效地處理血糖,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大幅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Leal et al., 2018)。同時,這些激素還會幫助身體燃燒脂肪,幫你維持理想體重(Stanford & Goodyear, 2018)。

研究指出,維持規律的肌力訓練能顯著提高血液中肌肉激素的水平。特別是IL-6這種激素,不僅能促進脂肪燃燒,還具有強大的抗發炎特性,能夠有效幫助你對抗慢性發炎(Pedersen & Fischer, 2007)。

肌肉系統帶給你全面的內分泌健康益處

肌肉除了協助我們進行日常活動之外,還透過內分泌作用帶來諸多健康益處:

  • 延緩身體衰老:肌肉激素能減少體內慢性發炎,改善細胞能量工廠(粒線體)功能,讓你由內而外年輕(Chen et al., 2019)。
  • 對抗慢性疾病:定期肌力訓練能顯著降低心臟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比任何藥物都更全面(Pedersen, 2019)。
  • 維護大腦健康:肌肉產生的BDNF對腦部健康至關重要,它能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甚至緩解憂鬱情緒,讓你的思維更敏捷(Cotman & Berchtold, 2002)。
  • 提升免疫系統:良好的肌肉條件能提升免疫反應效率,讓你的身體更善於抵抗疾病侵襲(Nieman & Wentz, 2019)。

尤其對中高齡人士而言,保持充足的肌肉量不僅關乎生活質量,更是延長健康壽命的關鍵。全球醫學界已將肌少症(肌肉量減少與功能衰退)視為重要的公共健康挑戰,肌力訓練也因此成為預防醫學的核心策略之一(Cruz-Jentoft et al., 2019)。

喚醒沈睡的肌肉:不分年齡零基礎都可以隨時開始

事不宜遲,開始喚醒、鍛鍊體內這個強大的內分泌器官吧!不用擔心,即使從未接觸過肌力訓練,你也可以輕鬆起步:

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六大基本動作:深蹲、硬舉、胸推、划船、下拉、肩推。每週只需2-3次,每次20-30分鐘,就能逐步建立良好習慣。

記住,正確的姿勢遠比舉起的重量更重要。從徒手訓練開始,待身體適應後再逐漸增加挑戰(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09)。經過3-4週的基礎訓練後,可以嘗試加入輕量啞鈴或彈力帶,給肌肉更多刺激。隨著進步,你可以探索更多元的訓練方式,如自由重量的槓鈴訓練或健身器械,讓運動更加豐富有趣。

堅持是關鍵——規律的訓練才能持續刺激肌肉的內分泌功能。同時,別忘了均衡的營養支持,特別是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能夠加速肌肉恢復與生長,讓訓練效果倍增(Phillips & Van Loon, 2011)。

強壯不只為了外表:別忽略肌肉的健康價值

肌肉,這個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身體組織,實際上是影響全身健康的強大內分泌器官。無論你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還是已經步入中年甚至老年,現在就開始關注肌肉健康都不嫌晚。

透過適當的肌力訓練,你不只是塑造外表,更是能刺激成長體內的「隱形健康工廠」,為自己打造更長久、更有活力的健康人生。今天就邁出第一步,讓你的肌肉不只是力量的來源,更成為全面健康的守護者。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聯絡我們

課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