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詩庭、編輯/魏琪芳(大衛編)
世界各國都有許多不斷突破自己的運動員,日復一日的努力鍛煉。然而,有一天,他們卻有可能在看醫生時不小心誤食了在運動禁藥規範上的藥物,或是在日常的訓練生活中因為禁藥觀念不足而誤食某些具有禁藥的運動補劑,最後無法通過比賽的藥檢。儘管禁藥防治單位可能會看在是無心之過的份上,決定只輕微懲處,但是對於辛苦準備的運動員來說,無法參加比賽幾乎是最大的傷害之一。
運動禁藥的規範從何而來?常見的運動禁藥又有哪些?接下來將簡單帶你簡要了解以台灣為主的運動禁藥知識及相關概念。
何謂運動禁藥?為什麼會在賽場上出現?
在體育競技中,因為具有潛在的提升功效能力,如增強體力、耐力、速度或恢復能力,或是可能對運動表現產生不公平的影響而被禁止使用的藥物、物質,都會被列入運動禁藥的範圍,甚至是部分治療方法也都會有影響。
運動禁藥起源於20世紀初的賽馬場,在當時雖然有禁止對賽馬使用,但對人類的使用沒有相關的限制。而運動禁藥開始受到重視則是在1960年代開始,在許多場自行車大賽中有選手因為濫用安非他命導致死亡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醫藥委員會,開始對參加奧運的選手施行藥物管制,並於1968年冬季奧運會公布正式的禁用清單,同時訂出尿液採樣流程。
由於使用的藥物種類越來越多,執行藥管的醫學專家從原本關注的公平競賽,轉為對運動員健康的重視。因此,專家在1981年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提出增加藥物檢驗的範圍、給予違規者(運動員、教練、運動員輔助相關人員)更重的懲罰。
常見運動禁藥的主要類別與效果
運動禁藥主要用於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雖然每種運動禁藥的效果不一樣,但濫用的話大多數的運動禁藥都有嚴重的副作用。以下是常見的運動禁藥及其主要作用與副作用:
(一)類固醇
可以增加肌肉質量與力量與加速肌肉恢復,藉此減少疲勞並且提高訓練強度。副作用是會導致荷爾蒙失調(男、女性在外表上都會有變化),在肝臟累積過多脂肪則會容易變成脂肪肝,以及心血管疾病、精神問題(情緒起伏大)等等。
(二)促紅細胞生成素
可以增加紅血球數量,提高血液攜氧能力,增強耐力與運動表現(特別是有氧耐力運動)、增加血液黏稠度,副作用則是容易導致血栓、中風、心臟病風險提升、血壓升高。
(三)生長激素
可以刺激肌肉增長、加速脂肪分,幫助身體組織加速修復。常見副作用包括肢端肥大症(手腳異常增大)、心臟肥大(導致心臟衰竭)、胰島素抗性(增加糖尿病風險)。
(四)興奮劑
包括安非他命、麻黃鹼(特別注意這項非常容易出現在感冒藥當中)、可卡因。興奮劑主要可以提高注意力與專注力、減少疲勞,提高耐力以及增強運動時的爆發力。副作用有心跳加快,高血壓、焦慮、易怒、失眠,以及成癮風險高,嚴重時可能會猝死。
(五)利尿劑
可以加速排出體內水分,快速減重(用於賽前體重控制)以及掩蓋類固醇使用(稀釋尿液降低藥檢陽性風險)。常見副作用是造成身體嚴重脫水、電解質失衡,導致心律不整影響運動表現,以及腎臟損害。
禁藥案例:以游泳運動為例
在2021年,23名中國游泳選手在藥檢中被檢出使用禁用的心臟病處方藥物曲美他嗪;此外,倫敦奧運400公尺和1500公尺自由式的金牌得主孫楊,2014年5月被檢測出使用興奮劑曲美他嗪,遭判罰禁賽。 這些案例顯示,曲美他嗪在游泳項目中被濫用,以提升運動表現。
曲美他嗪在年度禁藥清單中屬於不論賽內或是賽外都隨時禁用的S4賀爾蒙與代謝調節劑,一般來說主要會用在治療心臟衰竭或是心絞痛的病人身上。曲美他嗪可以讓細胞在缺血的狀況下依然維持相同能量,並維持代謝。對於運動表現的幫助在於可以提高紅血球的攜氧量,幫助運動員能夠更有效的保存體力。
留意避免誤食運動禁藥
由於臺灣目前沒有相關法規硬性限制醫生或是藥師需要了解運動禁藥,以及隊醫這個職位在臺灣並不普及。最安全的方法還是運動員自身對於運動禁藥需要有相關知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就醫以及用藥時需要非常留意以及小心,避免不小心誤用列在禁藥管制清單上的藥品或醫療方法。
如何避免誤食運動禁藥?從隨隊醫師的角度出發
在練健康最新一集的podcast中,我們邀請到杏林復健科診所的院長林杏青醫師來跟我們聊聊從運動科學角度來看運動產業的種種秘辛!從復健科專業、隨隊醫師的身份,以及本身對柔術運動的關注,林醫師分享了許多從內部角度才能更了解的運動產業細節,其中也包括禁藥的討論!
點開下方連結是整集podcast的影片~
APPLE PODCAST也能收聽: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
參考資料
Chinese Swimmers Twice Tested Positive for Drugs. They Kept on Swim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