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

+02-25074196

Email

lkk@l-kk.tw

營業時段

一至五: 13:00 - 22:00 六日: 10:00 - 18:00

在上篇文中,我們講到了如何在比賽前一週安排肝醣超補的策略,而這篇文主要針對賽前一天及比賽日當天的賽前、賽中及賽後的補充。

賽前一日:

在賽前一日,是執行肝醣超補法的最後一天,每公斤體重約需要攝取6-1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需要攝取多少量可以根據每個人的消化狀況做調整!而本身若是消化狀況較差的選手,可以選擇較低麩質的來源,例如:稻米、玉米、小米、紫米、馬鈴薯等等。並且在這天減少纖維及油脂的攝取,最小化比賽當日可能會出現的狀況。

比賽日-賽前:

    決定訓練中的碳水化合物需求時,同時需要考量是否會有腸胃不適的狀況,以及所選的碳水化合物吸收率,因此在當天我們可以根據開賽時間來決定補充的方法!

     在賽前四小時,可以補充較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而隨著越接近比賽時間,則我們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就必須選擇好消化西受的液體來源。

  • 賽前攝取1-4g/kg 醣類+0.15-0.25g/kg 蛋白質(依消化程度)

比賽日-賽中:

比賽中的營養補充是維持運動表現最重要的環節,在比賽中需要補充足夠的液體、碳水化合物及適量胺基酸,以避免中心溫度過高、脫水及熱疾病、維持運動表現以及減少肌肉的損傷

碳水化合物的補充來源以容易吸收、消化為主,而補充的量我們可以參考以下表格:

比賽中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克/小時)
時間長度最低建議最高
30分鐘內01030
30分鐘-1小時102040
1小時-1.5小時203050
1.5小時-2小時304060
2小時-2.5小時405070
2.5小時-3小時506080
3小時以上607590

    液體的補充,對於運動員來說也非常重要,運動員需要留意自己的保水狀態(hydration),若是大量流汗則容易導致身體缺水,進而提高身體核心溫度、降低血壓、心率上升以及電解質失衡的狀況。

脫水對身體的危害:

液體流失比例造成結果
2%影響有氧能力和認知能力(持續90分鐘以上耐力運動,最大有氧能力可能下降10-20%) 對力量、爆發力和衝刺運動影響不大
3-5%無氧運動、高強度活動、競技運動技能、有氧運動能力皆會下降 流失4%水分,出現噁心、嘔吐及腹瀉症狀
>5%流失5%有氧能力減少>30% 流失8%將導致暈眩、呼吸困難、虛弱和混亂

    因此在比賽中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每20分鐘最少補充150毫升的液體(含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電解質),此外含糖量濃度需介於6-8%,避免影響到賽中腸胃道的狀況,進而降低運動表現。

比賽日-賽後:

    在比賽過程中,身體會消耗大量的肝醣,因此在賽後我們需要攝取夠的食物及水,協助運動員補充賽中流失水分與肝醣儲存量,以及修補肌肉組織。運動員的賽後需求會根據其的運動項目、比賽強度、比賽的總時間、個人的體重與年齡而定,就耐力型運動員來說,賽後碳水化合物的補充就會相較於其他類型的運動員來說更為重要!

    賽後補充也是以好消化吸收且較少加工的食物為主,建議在兩小時內補充每公斤體重1-1.2公克的高GI碳水化合物,以及公斤體重0.25-0.3公克的蛋白質幫助肌肉恢復。

    在賽場上要有好的運動表現,除了平時刻苦的訓練外,飲食上的小細節,休息策略的安排都缺一不可,但若是卡關很久,想更近一步提升運動表現,不妨安排時間找專業人員諮詢,討論適合自己的飲食或訓練計畫!

作者:營養師吳皓宇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加入官方LINE詢問

加入好友

Recommended Articles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