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基因型(genotype)與表現型(phenotype),是依據DNA中的遺傳指令決定,但是表現型卻可能因為後天的種種外在因素而發展出不同的模樣!像是基因一模一樣的同卵雙胞胎,出生後隨著各自不同的人生發展,例如運動習慣與生活狀態,都可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表現型。

基因型?表現型?及早運動幫助解決病態老化

一起幫86歲王阿公加油吧!—中風後訓練進步史
這是86歲的王阿公,因爲曾經中風,走路容易不穩需要攙扶
因此宇劭教練常藉由跨欄、踏步等等訓練,增加他日常生活的行走能力。
在阿公越來越進步後,接著便帶阿公練習六角槓硬舉,增加阿公的肌力和信心!
希望藉由阿公的影片,鼓勵所有正在努力訓練的你,會猶豫不決的你,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會是你成長的足跡!💪🏻
也讓我們一起給阿公一點鼓勵吧!🥰🥰
🧑🏻⚕️備註:特殊族群訓練前需請醫療專業人員評估後方可訓練哦!

與失智共存—84歲許阿嬤的訓練故事💪🏻
今天與你們分享的這位許阿嬤,許阿嬤84歲,患有輕度失智症(阿茲海默症),阿嬤話不多,也需要一些提示語協助,不過只要照著小賀教練 的動作和指示做,就能將動作做得很好。
教學中也會以簡單易達成的動作,讓阿嬤達到訓練效果外,也對訓練更有自信❤️
我們堅信健康是練出來的,如同小賀教練所說,就算阿嬤忘記了訓練的動作也沒關係,希望健康會是給阿嬤最好的禮物。
✨將影片分享給所有的朋友們吧!
✨下面留言,一起為阿嬤鼓勵吧!💪🏻

【👴🏻85歲陳大哥,靠訓練改善腰痠及下蹲困難🔥】
這位是85歲的陳大哥,(是不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
剛開始表示,自己常腰痠,且蹲不太下去;
訓練初期,庠甫教練發現陳大哥的骨盆不太會移動,因此便帶一些躺姿、路姿,循序漸進到橋式和其他臀部訓練,提升臀、腿和核心力量,進而改善了腰痠狀況;
肌力和腰痠改善後,接著從有扶手的握把深蹲 讓大哥能扶著桿子深蹲,到現在能夠槓鈴
深蹲15公斤,#安全 和 #循序漸進,一直是讓陳大哥進步過程中我們一直留意的部分。
希望陳大哥在未來在庠甫教練的帶領下,能持續進步,穩健踏出自己的健康人生✨

脊椎側彎、駝背如何訓練?78歲許阿嬤完整評估與訓練菜單✨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許阿嬤的訓練內容😊
許阿嬤今年78歲,為了改善走路沒辦法走很久和不穩定的狀況,兒子帶阿嬤來訓練✊🏼
以重量訓練協助阿嬤提升上樓梯的能力和安全性,維持脊椎直立進而改善脊椎側彎、也提升阿嬤走路的平衡能力!

79歲鄭阿嬤髖、膝關節置換,走路也更有力!
今天將與你分享79歲鄭阿嬤,鄭阿嬤覺得自己的肌力退化、上下樓梯沒安全感,加上置換過膝關節和髖關節,想提升自己的肌力,同時想鼓勵先生與她一同運動💪🏻
透過訓練增加阿嬤平衡能力,讓走路更穩更安全!
而現在的阿嬤,也已經可以穩穩地做30多公斤的六角槓硬舉了✨
希望阿嬤不僅能鼓勵她的先生,也能鼓勵到看到這部影片的你,讓我們一起為健康努力邁進吧!✊🏻

相信身體的可能性💪🏼65歲也可以穩穩拉起自己的重量✊🏼
與你們分享65歲鄭阿姨在訓練中達成自我實現的小故事!
鄭阿姨跟語宸教練說,
以前看到電視上有人可以拉單槓覺得很厲害,讓她心生讚嘆,
同時也感慨自己已經65歲,不可能做到這件事。
「你也可以!」教練這一句讓鄭阿姨覺得在開玩笑的話,成為成功拉單槓的動力!
克服年齡,從相信自己開始,
希望藉由鄭阿姨也能鼓勵大家,相信自己擁有無限可能的身體!🤟🏼

80歲江家姐妹齊訓練,改善腰痛重拾出遊樂趣!
80歲距離半百而言已有相當的歲月,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 …

骨科醫師談重訓與肌力,骨折開刀後需合適運動!
林佑璉醫師指出,年紀大的高齡者容易有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症狀,除了本身關節的問題外,很大因素是來自肌力流失。因為肌肉力量不足,會造成關節過度承重,造成退化性關節炎;所以需要用漸進安全的方式讓長輩重新建立肌力、找回骨本。

老人運動5個重點!「跑步」和「重訓」練到的不一樣!?
老人運動怎麼挑?重訓挑深蹲,跑步換游泳!?專家建議中老年者需有適當肌力鍛鍊,以維持肌肉量、心肺功能和骨質強度維持水準或提升,降低失能機率。有氧運動最大的特色在於提升心肺能力,長時間會讓身體產生腦內啡和肌肉放鬆,對於緩解輕度憂鬱和幫助睡眠都很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