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董芊妏
上個月(9月)11日於館長所開設的成吉思汗健身房中壢館,一名男子於進行臥推訓練時,不慎被槓鈴壓住頸部,全程長達30秒,雙腳抽搐。所幸館內人員與民眾及時發現,送醫後並無大礙。
雖然本次事件並無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不過,過往健身房中類似的可怕案例層出不窮(如:「健身房臥推100公斤!壯男失手遭「槓鈴壓頸亡」 死前掙扎畫面曝光」、「22歲女健身房「深蹲一半猝死」!疑用力過猛」等。),讓許多平時有運動習慣,抑或是想開始運動的朋友聽聞後人心惶惶,深怕一個不注意就讓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
然而,這類事件其實是有方法能夠避免的!今天就讓練健康帶你認識健身房裡的訓練安全須知,讓你在變得強壯的同時,也能練得安心!
臥推事故 發生主要原因為何?
不論是去年(2023年)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25歲青年臥推120公斤命喪槓鈴下,或是本次的臥推壓頸事件;促使意外發生的主要原因我們或許無從確認,但其實只要訓練者本身有確實架設好安全措施,都能避免傷害擴大。
我們可以從兩張圖中有一定份量的訓練重量推測,意外當事人並非無訓練經驗的新手;而是具有穩定訓練習慣的訓練者。而兩位在進行仰臥推舉(臥推)訓練時,皆未架設護槓的保護措施,導致在最後力竭階段,無法讓槓鈴掉落在離身體有一段安全距離的位置,以此自救,最終釀成了意外。
小編記得以前在開放水域練習游泳時,即使學員們皆會游泳,教練總仍不忘提醒:「還是必須穿裝備!溺水的很多時候都是會游泳的人。」
這句話所言不假,相較於新手或門外漢,有經驗者更容易因為自認對於技術、環境相對熟稔,而在安全措施的維護上輕忽,萌生了僥倖心態,導致了意外的發生。
自由重量真的比較不安全嗎?自由重量 vs. 固定式器材
受部分資訊來源的影響,大眾容易將固定式器材歸類為「初階」,而自由重量歸類為「進階」。然而,這樣的區分方式雖有跡可循,但卻並不完全正確。
以下為自由重量與固定式器材的特色概述:
自由重量 | 固定式器材 |
– 需要的核⼼控制能⼒較多(較高的訓練技巧) – 參與肌群多,更具訓練價值 | – 需要的核心控制能力較少 – 器材軌跡固定,可孤立肌群訓練(訓練較單一化) |
「固定式器材較為初階、安全」的說法,忽略了什麼?
固定式器材在不當的操作下,也可能導致受傷;而自由重量雖要求更多的核心控制能力,不過也是可以根據訓練者能力的不同,安排合適的進退階動作進行訓練,依據自身能力慢慢進步。
健身房意外事件常見原因整理
個人:
- 因自認有經驗而忽略安全措施架設(護槓)
- 未穿著合適服裝、鞋子(防護)
- 裝、卸槓片時,槓鈴兩邊重量差距太大。(應斟酌重量差距平均裝、卸。)
- 將重量(啞鈴、槓片)置於不平坦、易滾動之平面
- 身體狀態不佳(運動前未補充營養、生病、不正確憋氣、未確實熱身等。)
場館:
- 清潔後、漏水、飲品打翻濕滑的地板
- 器材擺放位置不當
- 無安排巡場人員
民眾訓練安全須知?五重點請筆記!
- 使用器材時,應詳讀器材使用方式,若無標示,應尋求在場專業人士之協助。
- 進行深蹲、硬舉、臥推、肩推訓練時,應確保深蹲、臥推架具有護槓安全裝置;為求訓練安全,訓練者應依照自身身高與動作需求進行合適的調整,切勿存僥倖心態而導致意外發生。
- 若場館環境有危險疑慮,應立即通報館方進行調整。
- 訓練時,重量挑選上敬請由輕到重,量力而為。
- 若對動作不了解,應尋求專業教練之協助(上教練課學習動作),切忌因依樣畫葫蘆,而造成運動傷害。
問題討論:
臥推槓鈴壓頸事件,健身房需要負責嗎?
這個問題在事件發生後,成為許多朋友議論的焦點。
有部分人士認為,館方沒有在事發當下即時處理,導致槓鈴壓住該訓練者的頸部長達30秒後,才有人員上前救援並送醫。但事實上,就著此事件而言,館方在此次的救援速度上已盡力,且於一分鐘內將其送醫。
意外時常發生在一瞬之間,訓練者應留意自身的訓練安全,確實架設防護措施,避免意外的發生。若因應注意而未注意(有護槓裝置卻不使用),導致意外不幸發生,館方雖有部分責任,但將運動安全責任都歸屬在館方,也不盡然合理。運動者本身應盡可能注意自身安全,即使意外發生,也能為自己爭取自救的時間,這或許才是相對更安全、保險的作法。
而除此之外,訓練環境的安全也十分重要,健身房場館方在設計場館動線時,應更加注重場館的設施、設備的擺放位置與設計,如此一來才能最大程度維護雙方的權益,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你喜歡今天的分享嗎?如果有任何疑問和想法,都歡迎點擊以下【聯絡我們】與我們取得聯繫💕
若對身體狀況提升、訓練動作學習有興趣,也歡迎透過以下表單預約課程體驗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