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ULU
採訪諮詢/台安醫院復健科醫師 林嘉韻
前言
不論是晨跑、夜跑、騎自行車或挑戰百岳,還是上健身房、瑜珈或有氧體操,這幾年臺灣運動風氣盛行,連帶運動周邊產業蓬勃發展,但「運動醫學」是什麼呢?究竟「運動醫學」在探討什麼?其重要性為何?就讓專業醫師來幫大家解答!
運動醫學廣泛 集結不同專業
台安醫院復健科醫師林嘉韻表示,運動醫學是一門跨領域的團隊科學,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其中。只是乍聽名稱,多數民眾會覺得運動醫學是運動員專屬。林嘉韻醫師指出,不只是運動員,任何有在運動甚至一般人也都可以是運動醫學的受眾,這門科學涵蓋所有運動前的防護、過程中發生或導致的任何問題,同時也強化運動中的表現。
簡單來說,運動醫學可以協助處理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時所遇到的醫療問題、提升運動表現、減少運動傷害;也協助一般人維持身體機能、保持身體健康和改善生活品質。
運動傷害治療 可從預防做起
說到一般運動傷害可從治療與預防兩方面來解釋,這也是運動醫學最常接觸的部分。林嘉韻醫師表示,每項運動都有專屬啟動肌群的暖身方式,頂尖運動員對賽前自身狀態的調整有極高要求,激烈比賽結束後更是需要專人協助調整。
透過賽前和賽後由專業人員一系列良好的規劃、調整,才可避免疲勞堆積和運動傷害;否則輕則影響比賽表現,重則增加日後運動傷害的風險。林嘉韻醫師指出,越頂尖的運動員和越高層次的比賽更是如此,其實也都凸顯運動醫學的重要性。
運用醫學專業 結合科學知識
大致來說,痠痛或疼痛是運動傷害的最基本症狀,輕微的運動傷害如肌肉拉傷、韌帶扭傷、挫傷、擦傷;嚴重的運動傷害如骨折、腦震盪,若不及時獲得適當處理有可能危及生命或運動生涯。林嘉韻醫師表示,運動醫學專業人員會透過侵入性與非侵入性的方式進行治療,侵入性醫療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而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與運動防護等。
此外,治療師、防護員運用醫學專業知識,從事肌力訓練、柔軟度運動、關節穩定運動或是特殊徒手治療如軟組織放鬆、淋巴按摩等,或是搭配輔助儀器如電療、光療、熱療、頸椎及腰椎牽引,協助運動員改善動作姿勢、強化較弱的肌群以及調整體身體機能與發力模式,這是專業醫學與科學的結合。
林嘉韻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透過運動訓練量的監控,三餐飲食搭配和生活作息調整,專家可以分析、調整改善達到預防運動傷害的目的;此外,調查運動傷害的分佈、心理層面的健康,壓力的釋放等來策定訓練計畫,也都是整個運動環節表現的關鍵。期望未來運動醫學不再只是運動員專屬,而是逐步推廣到所有的運動愛好者甚至一般百姓。
----------------------------------
林嘉韻醫師
現職:台安醫院復健科醫師
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 -TASM:https://www.facebook.com/TASM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