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台灣的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口150~300人罹病,發病率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然而透過運動、訓練不但可以改善生活品質,還可以有效延緩病程!
編輯/ 瑞緹Areti
帕金森是什麼?帕金森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是一種退化性神經疾病,由於腦部基底核及黑質神經系統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的多巴胺而造成一系列動作障礙,好發於約55~60歲的中老年族群,男性罹患比例比女性多。
早期病發時,每個人的臨床症狀不同,有些人會開始在靜止時上肢出現不自主抖動、有些人臉部表情開始變少也就是「面具臉」、肢體開始變得僵硬。然而由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如肌肉關節僵硬、行動緩慢、顫抖等等,和老人退化太過相似,在病發初期往往被忽略並不容易發現。
醫界將帕金森氏症的病程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期:單側肢體症狀(會干擾生活品質)
第二期:雙側肢體症狀(日常生活逐漸困難、需要花費更多時間)
第三期:身體平衡障礙(行動更慢、容易跌倒)
第四期:嚴重行走困難(日常生活需要協助)
第五期:完全臥床(個人無法走路、需要全日依賴輪椅及照護)
圖一、1886出版的《神經系統疾病手冊》中,帕金森氏症的圖解
常見的動作症狀:
- 靜止時肢體抖動
- 姿勢不穩
- 肢體僵硬
- 動作緩慢
其他特徵:
- 無力、軀幹駝背
- 話聲音變小、口吃
- 姿勢平衡不良
- 面具臉
- 難以起始動作
常見的非動作症狀:
- 心血管症狀(如姿勢性頭暈、昏厥)
- 腸胃道症狀
- 排尿症狀
- 睡眠障礙、疲倦
- 專注力、記憶缺損
- 其他(如嗅覺障礙)
巴金森氏症為什麼靠訓練可以改善?要做哪些訓練?
在帕金森氏症的治療中,主要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運動復健,輔助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
運動不但可以改善個案的生活品質,還可以有效延緩病程,通常會建議個案及早接受運動治療如柔軟度、伸展、有氧運動、肌力、平衡訓練。根據仁愛醫院指出,服藥時間和個案肌力也有關,所以建議在服藥後的45分鐘到1小時左右進行運動治療以減少跌倒風險。
帕金森氏症訓練以練健康學員Matt 為例
Matt 的狀況和改善
以練健康的學員Matt為例,自從近4年前發現患有帕金森氏症,
Matt的走路的能力越來越不好、穩定性變差、運動能力也越來越下降、 左手也無法舉高過肩
到現在來練健康訓練1年了,
在動作上,行走能力、坐到站好很多、上下階梯雖然還是很困難但也有改善
在認知上,訓練也讓精神、心理上的問題有所改善、更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Matt說很多人知道帕金森造成動作、行走方面的問題,但其實精神、心理上其實也會有困難。
雖然運動沒辦法根治帕金森氏症,但是運動不但「可以延緩惡化」
還可以改善心理、心情上的問題,更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讓你控制 (manage) 帕金森氏症,而不是被帕金森氏症控制」
Matt也說💪「不管帕金森氏症困擾幾年,都應該開始運動,那是最重要的」
在訓練方面,我們會特別注意學員的安全、和平衡時的代償狀況
一開始會先評估,學員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並且針對功能性規劃訓練!
例如下面影片中拿著壺鈴訓練,是針對生活中拿著如托盤的東西行走的穩定性
小結:
帕金森氏症靠訓練可以延緩,
但需要專業評估跟循序漸進持續訓練才有幫助
雖然運動無法根治帕金森氏症,但卻可以延緩退化的進程,將失能推得更遠,也為個案提升生活品質。不過在進行運動治療時,還是需要有專業的評估和循序漸進且持續的訓練,才能有效減緩病程。
參考資料:
https://www.ntuh.gov.tw/neur/Fpage.action?fid=4157 (台大醫院)
https://www.femh.org.tw/magazine/viewmag?ID=10451 (亞東醫院)
http://www.pdcenterntuh.org.tw/ContentAspx/Browser00.aspx?isClass=A1&setTable=A1&type=9 (台大醫院 帕金森氏症暨動作障礙中心)
http://web.tccf.org.tw/lib/addon.php?act=post&id=4500 (台灣癌症防治網)
https://www.rah.com.tw/page/news/show.aspx?num=118&lang=TW (仁愛醫院)
Zafar S, Yaddanapudi SS. Parkinson Disease. [Updated 2023 Aug 7].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4 Jan-. [Figure, Sir William Richard Gowers, neurologis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70193/figure/article-26674.image.f1/